作者何涛(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高校英语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该课程不仅关乎语言技能的提升,更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课题。
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关注语言技能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强化思想引领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要争当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者,更要肩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任。这要求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将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的各个方面。
教师需要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英语教育不仅仅是语言教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价值观的塑造。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教学活动无缝对接。例如,通过分析著名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梦想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中英文版的文化典籍、国外传媒报道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增强对国家和世界的认识。
高校英语课程的改革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要实现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语教学,教学改革是关键。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增加一门课程或教学内容,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高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需要重构教学目标、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材结构,使英语课程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
高校英语教学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价值观的塑造和思想认识的提升。英语教师需要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使英语教学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教授语言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的合格人才。《光明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希望这篇文章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