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地缘观念根深蒂固。随着中国经济腾飞,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愈发明显。为了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中国近年来不断提出划分经济区的设想。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翼等经济区已经崭露头角,其中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无疑是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东北经济区的发展令人堪忧,经济增速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其排名逐渐下滑。
青藏高原综合经济区如同世界屋脊的明珠,涵盖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此区域的核心任务是生态环境保护。在开发优势资源如天然气、盐湖、有色金属时,必须采取保护式的开发方式,避免造成小规模、分散式的资源开发破坏。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围栏畜牧业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业也是此区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疆综合经济区作为中国的西部明珠,以建设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绿洲农业,打造具有优势的瓜果、棉花和西红柿种植业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如葡萄酒酿造、果品加工和纺织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也是此区域的重要任务,努力建设全国石油生产最大的接续地。
内蒙古综合经济区凭借煤炭、天然气和水能等能源资源的优势,正努力成为全国新的能源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载能原材料工业,保护和利用好天然草场资源,减少牧民数量,实行集约化的家庭庄园式开发利用。
珠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涵盖了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这个区域正逐步建设成为中草药和生物制品的研发与生产基地,并依托桂林山水、昆明春城风光、贵州黄果树瀑布等自然景观以及丰富的少数民族风情,打造沿珠江旅游风景带。
黄河上中游综合经济区涉及陕西、甘肃、宁夏、山西与河南五省区。此区域正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煤炭开采和煤炭深加工基地、天然气和水能开发基地、钢铁工业基地以及有色工业基地。以西安、兰州为核心进一步聚集生产要素,建成中西部装备制造业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发展区。
东北综合经济区作为老牌的工业基地,涵盖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此区域的发展重点是保持能源原材料制造业基地地位,并建设成为全国重型装备和设备制造业基地。农业方面,以玉米、大豆和甜菜为主,建立全国性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长江上中游综合经济区涵盖了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等六省市。此区域正逐步建设以水稻和棉花为主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基地,并建立以农产品为基础的深加工工业。打造以钢铁和有色冶金为主的原材料基地,并巩固全国第三大汽车工业基地(武汉)和其他交通设备工业基地(重庆的摩托车制造)。
东南沿海综合经济区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汇聚了众多一线城市和港口城市。这一区域凭借地理优势和政策扶持,正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中国各综合经济区正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逐步实现均衡发展,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的繁荣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