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点:长征火箭残骸坠落引发关注
近日,一则令人关注的长征火箭残骸坠落贵州尚寨的消息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随着事件的深入报道,相关细节逐渐明朗。
据了解,事件发生在3月31日傍晚。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法国亚太7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不久后一块火箭残骸坠落尚寨土家族乡附近,散发出浓烈烟雾。尽管目前未造成村民生命危险和财产损失,但这一事件仍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针对此次事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表示,火箭残骸的疏散预案是非常详尽的。此次火箭残骸落到的地方与理论数据基本相符。中国科学院院士余梦伦介绍了火箭残骸的一些具体情况。他表示,从照片中看,残骸物可能是火箭的箭体,更可能是火箭助推器的一部分。长征三号乙火箭为带助推器的三级火箭,其中一、二级和助推器的推进剂是有毒的。尽管大部分推进剂在飞行中会耗尽,但仍然有可能有一部分残留物会对地面造成影响。他提到中国正在研究“可回收”的火箭技术,以实现火箭发射后的完全回收。
关于产生的烟雾问题,余梦伦院士分析了两种可能性:一是火箭推进剂未完全燃烧落在地面后挥发产生的烟雾;二是火箭砸中地面上的物体产生的气体。据了解,火箭推进剂四氧化二氮残留并非剧毒物质,而是属于中等毒性的毒物。对此,当地和相关机构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确保居民的安全。
余梦伦院士还透露了关于未来火箭技术的一些前沿信息。他表示,各国都在面临火箭残骸落地的问题。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正在研究如何控制火箭的落点。未来中国的火箭或许会有类似飞机的设计,带有翅膀,发射时收起翅膀,完成任务后再展开翅膀飞回预定场地。这种设计将大大提高火箭发射的安全性和效率。这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是未来航天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