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来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蚊子也开始出没。许多家庭会选择使用蚊香来驱蚊,蚊香中因为含有化学因子,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老人以及婴幼儿等可能存在潜在风险。那么,关于蚊香的真正卖点又是什么呢?让我们深入了解。
近日,青岛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保委)发出消费警示:市面上的驱蚊产品多数含有农药成分,标注“无味”的产品并不代表其无毒。在佳世客东部购物中心,记者发现许多驱蚊产品都将“无味”作为一大卖点。这些产品的包装盒上除了标注“无味”,还明确标明了诸如“右旋胺菊酯”、“炔丙菊酯”等成分,并标注了“微毒”或“低毒”。那么为何驱蚊产品需要标注毒性呢?这主要是因为其成分中包含农药成分。按照国家的《农药管理条例》,农药产品必须明确标注其毒性等级。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无味”并不代表无毒,只是由于农药含量较低不易被嗅觉察觉而已。长时间在不通风的环境中使用这些驱蚊产品仍然存在风险。
对于家中的特殊人群如孕妇、老人、婴幼儿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等,使用驱蚊产品时更应谨慎。这些人群可能对驱蚊产品的成分更为敏感,长时间使用或在不通风的环境中使用可能会引发头晕、呼吸道过敏等健康问题。对于这些人群来说,推荐使用物理灭蚊方法如安纱窗、挂蚊帐、使用灭蚊灯和电蚊拍等。
市场上还有许多以花草驱蚊的产品,如丁香花、万寿菊和夜来香等。这些花草通过散发特殊气味达到驱蚊效果。部分过敏体质的人群可能会对某些花草的气味产生不适。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提前了解相关植物的特性,避免因使用不当引发不适。
为了健康着想,消费者在选择驱蚊产品时应保持警惕。天然植物驱蚊是更为安全的选择,而对于市面上的驱蚊产品,应慎重考虑其成分和适用人群后再行购买和使用。在选择任何产品时,我们都应该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确保我们的健康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