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亚地区,胃癌的影响深远,尽管中国的发病率并非最高,但死亡率却让人忧虑。近日,“第十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阳光长城肿瘤学术会议”上传出消息,早期胃癌的发现与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根本途径,然而在我国,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进入晚期,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会议主席季加孚教授等专家指出,我国胃癌诊治现状不容乐观。尽管是胃癌大国,但早期胃癌的诊治率却不足十分之一。相比之下,尽管韩国的发病率更高,但其死亡率却较低,这其中的差异主要在于我国患者在早期发现和治疗上的缺失。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大部分早期胃癌可以通过内镜获得根治性治疗,且五年生存率极高。由于胃癌早期的症状较为隐匿,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导致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季教授建议,公众应警惕消化道出血、呕吐等症状,尽快进行胃镜等相关检查,以尽早排除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进入晚期,胃癌患者仍有机会争取生存。特别是针对HER2阳性胃癌患者,通过抗HER2的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并延长生存期。患者需尽早明确自己的HER2状态,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随着胃癌治疗的“精准医疗”时代到来,基于个人基因信息的个体化医疗模式为胃癌的规范化诊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大体形态到基因分型,胃癌的治疗手段不断获得突破。HER2基因作为经验证有明确治疗手段和疗效的基因靶点,对于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尤为重要。
中国、日本、韩国都是胃癌高发地区,而东亚三国在生存率上的差异主要源于早期发现的难度。专家们呼吁公众提高对胃癌的认知,警惕其早期症状,以便尽早发现、治疗,降低死亡率。对于晚期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基因检查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以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这一领域的进步不仅关乎医学科技的发展,更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