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攀升,然而在临床实践以及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乃至基层医务人员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影响了糖尿病的正确治疗和控制。
许多患者在查出糖尿病后就立刻用药,这是一个普遍的误区。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我们建议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饮食控制、适当的体力活动、保持生活规律、情绪稳定以及对肥胖者进行减肥。观察1~2个月后,如果血糖控制满意,可以继续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降糖药物治疗。
误区之二是同类药物合用。口服降糖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类型,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有所不同。一般不主张同类药物合用,因为这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事件。
误区之三在于选药不当。例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使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或者消瘦患者、存在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使用双胍类药物,以及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是不合适的选择。
有些糖尿病患者会根据自觉症状来判断血糖控制的好坏,这也是一个误区。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觉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仅凭感觉来判断病情并不准确。实际上,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初就需要药物治疗,单凭饮食和运动很难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
还有一个重要的误区是患者只吃药,不进行定期复查。化验血糖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和治疗效果,也是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的重要依据。有些患者会出现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的情况,如果不注意定期复查并调整治疗方案,即使一直吃药,也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甚至导致并发症的出现。
了解并避免这些误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正确的治疗方法和定期的检查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