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加强控制,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近期,控烟办的一位官员在一次会议上表示,如果价格能够上涨一元,或许就能产生显著的控烟效果,挽救数百万生命。
在浙江杭州举行的全国医学院校控烟能力建设项目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副主任姜垣于8月1日表达了他对控烟现状的无奈。自杭州于2009年3月开始实施控烟措施以来,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发病率并未有所下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算,全球目前有大约11亿的吸烟者,每年因吸烟导致的疾病死亡人数高达600万。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800万。在中国,消费量巨大,吸烟率达到了28.1%,而且有72.4%的非吸烟者暴露在二手烟的危害之下。
为了控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世界卫生组织于1999年制定了《控烟框架协议》。这一协议得到了中国人大的批准,并在中国得以实施。
尽管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控烟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吸烟率依然居高不下。据中国第三次全国吸烟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一些吸烟者成功,但复吸率也很高。
在当前的全国医学院校控烟能力建设项目研讨会上,来自中国33座城市的34名大学教授共同讨论如何加强医学院校的控烟能力建设。与会教授们提出了多种控烟方法,其中多数人认为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事实上,提高价格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控烟方法。通过增加价格,可以使得吸烟成本上升,从而降低吸烟的吸引力。还可以通过加强控制法规的执行力度,限制广告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危害的认识。
教育和宣传也是控烟的重要措施。医学院校可以开展关于危害的公开课和讲座,让学生和公众了解对健康的危害。通过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控烟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控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和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吸烟率,保护公众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