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国家食品安全的频繁出问题,其中的罪魁祸首似乎都与添加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曾经的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到双汇的瘦肉精,再到如今普遍使用的防腐剂、增白剂、香料等各类添加剂,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添加剂时代”。这些添加剂使得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大打折扣,总是忧心忡忡。
好消息是,国家强制性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本月20日起正式实施。这一通则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明确标示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以及生产者、经营者的名称等内容。尤其重要的是,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显著标注,且要使用“通俗名”,以便消费者一目了然。
昨天,记者走访了京城的多家超市,对各类食品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大部分食品企业已经按照新规,对添加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面对种类繁多的添加剂,市民们的担忧并未因此减少。
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表示,新标准确实有助于消费者更清楚地了解食品成分。例如,以前企业只需标注“含着色剂、增稠剂”,现在必须明确标注出具体的着色剂名称,如柠檬黄等。
消费者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记者在超市走访时发现,一些食品的添加剂种类竟然多达十几种。如此多的添加剂让消费者感到困惑:我们吃的到底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董金狮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尽量选择添加剂较少的食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即使食品添加剂在标签上被通俗地标注出来,他们仍然很难判断这些添加剂是否安全。
微微健康网对于国标规定食品添加剂通俗化的做法表示疑惑:难道通俗化就能保证食品安全吗?难道一些企业会因为通俗化就减少使用添加剂吗?显然,仅仅将食品添加剂通俗化标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真正保障食品安全,还需要企业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共同作用。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学会辨别食品的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