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餐桌上的礼仪与习惯承载着团圆与和谐的美好寓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变迁,我们的饮食习惯亦需与时俱进。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尤其是疫情之下,“万筷齐发”的传统合餐方式,悄然间暴露出诸多隐患。为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推行分餐制已成为当下的迫切需求。
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居高不下,与合餐方式密切相关。这种传统的餐饮习惯,在带来美味的也潜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我们不得不深思,是否应该继续坚守老祖宗留下的合餐传统。
事实上,分餐制并非西方的专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采用分餐制。历史壁画中的场景也显示,古人多是一案一人、分餐而食。合餐制的流行,主要是源于唐宋时期胡人高脚桌、高脚椅的引进,直至清朝的“满汉全席”,合餐制才彻底流行。可见,推行分餐制并不违背中国传统文化。
面对疫情的挑战,合餐制更是隐患重重。病毒易于通过餐具、唾液传播,引发疫情再度爆发。长远来看,即便疫情过去,“万筷齐发”依然是诸多疾病传播的帮凶。我们追求的不仅是聚餐的味道,更是安全。
随着餐饮业的复苏,分餐制的推行面临诸多难题。传统中餐讲究色香味俱全,分餐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菜品的整体美观,增加用人成本和餐具成本。只要我们有变通和创新的意识,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供餐者可以创造一些适合分餐的特色菜品,隔离餐具但不隔爱;摆餐者可以适时将菜肴分类,为不适合分餐的菜品配置公勺公筷;用餐者则需提高卫生意识,取用合餐菜肴时不直接使用自己的餐具。只要安全、文明的就餐理念深入人心,分餐制的推行就不再是难题。
此次疫情为契机,让我们形成现代饮食文化的更高文明。分餐制不仅是应急之需,更应是长久之计。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饮食习惯的变革,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