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公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揭示了血压波动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项长期跟踪的研究显示,血压波动大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这一发现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自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研究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余金明率领的团队进行,历时近七年,样本量庞大。研究团队从上海市闵行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中筛选出12万余名成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长期随访观察发现,血压波动与脑卒中发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在随访期内,有4522名高血压患者发生了脑卒中。对比这些患者的血压波动与其余无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发现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显著更高。
这一成果进一步强调了控制血压波动在高血压治疗中的重要性。过去的研究多侧重于短期监测血压,但这种方法的结果偶然性较大,无法真实反映高血压人群血压波动情况及其对卒中的影响。余金明教授表示,长期稳定的血压控制对于降低脑卒中风险至关重要。除了控制平均血压外,高血压患者应更警惕自身的血压波动情况。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利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开展研究,这种方法有助于获取更真实、更广泛的血压波动数据。通过深入分析这些数据,他们得出了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这项成果已经发表在《国际心脏病杂志》上,引起了世界同行的高度关注。
这项研究对于临床工作者和高血压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临床工作者而言,这一成果有助于指导他们更科学有效地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这一发现则提醒他们要更加重视自身的血压管理,包括控制血压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这项成果不仅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教育和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