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集团纷纷打出“自建奶源基地”的口号,以让消费者放心。关于奶源问题,光明乳液总裁郭本恒表示,自建奶源成本高昂,许多企业的做法更像是在做样子,给社会和媒体一个交代。尽管如此,光明集团仍被曝收购新西兰一家奶源基地,并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长期以来,企业自建奶源基地被视为解决奶源问题的常用方法。在最近的一次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强调了企业自建奶源基地比例较低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行业专家宋昆冈也表示,建立奶源基地、发展自有奶源是行业发展的重点,并透露目前企业自有奶源比例仅为30%左右,而“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要超过50%。
对于这样的观点,郭本恒总裁持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自建奶源成本过高,企业难以承受。他主张通过社会化、专业化的分工来解决奶源问题,并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会有显著的改善。
对此,光明乳业的一名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经理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意见。他强调光明乳业在新西兰收购了奶源基地这一事实,认为收购是解决奶源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据了解,光明乳业在2010年收购了新西兰信联公司后成功扭亏为盈,该收购的产能相当于光明一年总的原料奶收购量。
关于自建奶源生产基地成本高昂的问题,引发了对行业内一些现象的质疑:一些乳液集团是否打着“自建奶源生产基地”的旗号却继续从其他奶源生产商收购牛奶原料?这种行为在不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情况下,是否构成欺骗消费者?乳液行业的透明度和诚信问题再次引发公众的关注。无论如何,确保奶源的质量和安全始终是消费者的核心关切,也是乳液集团必须承担的责任。
未来,随着行业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乳液集团需要更加透明地公开其奶源策略,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行业监管也需要加强,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只有这样,中国乳业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