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压力下的隐形杀手:猝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房价、物价的不断上涨,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大,中青年人群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猝死案例屡见不鲜,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据统计,三成以上的猝死者为中青年人士,年龄在35至59岁之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正值壮年的他们突然离世?让我们一起来这个问题。
当提及猝死,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恐惧和不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专家指出,压力过大是诱发猝死的第一外因。面对家庭、社会、工作、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许多人的交感神经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心律紊乱。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为猝死埋下了隐患。饮食中脂肪、蛋白、胆固醇含量过高,缺乏运动,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都可能成为猝死的诱因。
那么,猝死是否真的没有征兆?实际上,约有80%的心脏病人在猝死前会有先兆,如胸闷、心悸、吞咽困难,突然间感到乏力、头晕等。出现这些征兆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除了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外,还有一些特定人群更容易发生猝死。例如,司机、经常出差和上网的人群由于长期,容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从而引起肺栓塞导致猝死。患有冠心病、心梗、心率失常等心脏疾病的人群也是猝死的高危人群。
在季节交替、寒流突来或闷热的夏季,患有心脏病的人要特别小心。这些时节是猝死最容易发病的时期。
如若遇到有人发生猝死,应该如何施救?专家建议,应立即将病人下颌抬起,使其头后仰,以打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伴随实施胸外按压。患有冠心病等基础性疾病的市民,平时应随身携带急救盒,家里备好氧气袋,发作后立刻吸氧,含化硝酸甘油。
生命可贵,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了解猝死的征兆和急救方法,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