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腿脚发凉当心下肢动脉闭塞

  • 生活知识
  • 2025-04-17 20:52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李伯,一位76岁的长者,近来生活里遭遇了一些困扰。他的双脚频频出现冰凉的感觉,下肢乏力,行走变得越发艰难。曾经轻松行走的200米距离,如今却需要频频停歇,只走20米就不得不休息。不仅如此,腿痛也时常发作,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一周前,他的右下肢疼痛突然加剧,他向儿子述说了自己的痛苦,儿子震惊地发现他的脚趾已经发黑、溃烂了。紧急之下,他们来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李伯被确诊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必须接受介入手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因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疾病。这使得肢体慢性缺血,进而引发双脚、双腿发冷。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下肢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上升,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15%~20%,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会发展为严重下肢缺血,甚至面临截肢的风险。

当李伯得知双脚发凉竟需要手术治疗时,他感到十分惊讶。类似的症状——下肢冰凉、乏力、疼痛、溃烂,是几乎所有患者都会经历的一个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很多人对下肢出现的冰凉、麻木甚至疼痛等症状并不重视,没有及时就诊,等到出现烂脚等症状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李伯的病例提醒我们,下肢缺血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心脑血管也存在严重缺血的危险。如果我们能够重视血管疾病的危险信号,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就可以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李伯的高血压病史正是导致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诱因。

那么,下肢缺血的危险信号有哪些呢?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分为四期。

第一期是轻微症状期,患者可能只是感到患肢怕冷、感觉麻木、行走易疲劳等。

第二期是间歇性跛行期,这是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特征性表现。跛行的时间和行走的距离越短,动脉病变的程度就越严重。

第三期是静息痛期,病变进一步加重,休息时也会出现缺血性疼痛,即静息痛。这是患肢趋于坏疽的前兆,疼痛部位多在患肢的前半部分或者趾端。

了解这些危险信号,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对于防止下肢缺血的进一步恶化至关重要。让我们从李伯的故事中汲取教训,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发现并治疗下肢缺血症状,守护我们的生命之脉。

下一篇:没有了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