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眩晕:警惕脑中风的隐形信号
近日,数名患者因突发性眩晕被紧急送往医院。他们起初只是头晕、走路不稳,然而短短几小时内便陷入昏迷。当家属得知这可能是致命的脑干中风时,他们的反应是几乎无法相信,脸上写满了不安与无奈。
脑干是身体的“生命中枢”,负责调控呼吸、心跳和血压等重要功能。严重的脑干中风,其死亡率可能高达八成。令人震惊的是,如此致命的脑中风,其最初的表现可能仅仅是突发性眩晕。
某医学中心的陈立凯医生团队,曾对以突发性眩晕为症状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基底椎动脉狭窄的比例高达四成。对于老年人,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这一比例更是攀升至八成。眩晕合并基底椎动脉狭窄的患者,其症状往往更为严重。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著名的“神经学神经外科及精神科学”期刊上。
阳明大学公卫学科的长期追踪研究也警告,突发性眩晕患者的脑中风风险是正常人的三倍。对于合并老年、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个体,这一风险更是急剧上升至正常人的五倍。这一发现已经引起了国际“脑中风”期刊的广泛关注。
深入分析这些研究数据,我们不难发现,老年人的突发性眩晕可能是脑中风的危险信号,尤其是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其风险更是不可轻视。那么如何判断眩晕是否是脑中风的前兆呢?国外的研究给出了一些线索:下床走路时步态不稳、眩晕症状持续时间长、伴随复视以及语言障碍等,都可能是脑中风的预兆。
面对脑中风这一威胁,预防是关键。控制内科危险因子是主流策略。降低血压、控制高脂血症以及服用阿斯匹灵都能有效减少脑中风的风险。若这些措施都得到有效实施,脑中风的几率可以降低85%。
对于老年人来说,一旦发生突发性眩晕,应立即就医。医师会根据病情判断是否符合三小时内施打血栓溶解剂的标准。部分医学中心采用特殊技术,直接从大腿股动脉置入导管至脑血管阻塞处,通过抽吸和机械力破坏血栓后吸出。虽然这种手术条件是在脑中风六小时内,且费用较高(需自费20多万元),但它可能为脑中风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突发性眩晕:警惕脑中风的隐形信号》这篇文章提醒我们,对于老年人的突发性眩晕,我们不容忽视。因为这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及时的就医和诊断至关重要。预防脑中风的发生,控制内科危险因子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