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腹泻频发,警惕传染病流行
随着夏季的来临,气候潮湿炎热,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根据疾病管制署的监测数据,今年已通报205起腹泻群聚事件。近一个月来,更是约有15万人因肠胃道症状就诊。这一数据令人警惕,需要我们加强个人防护意识。
年初时,学校群体感染居多,而近期餐饮旅宿业者的感染比例上升,感染主要以诺罗病毒、沙门氏菌及肠炎弧菌为主。这些传染病在夏季极易传播,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
疾管署为了深入了解民众对于传染病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日前委托民调公司对约1,100位18岁以上的民众进行了电访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的民众在吃饭前或上厕所后,并没有养成用肥皂洗手的习惯。也有近五成的民众误以为真空包装的食品可以完全避免细菌感染。尽管绝大多数民众知道海鲜类食物需要煮熟后再食用,但仍有一部分民众不清楚贝壳类海鲜需要煮到壳开后,还需继续煮3到5分钟才算煮熟。
防疫医师黄婉婷提醒广大民众,食品在真空包装的过程中仍有可能被细菌污染,因此不能掉以轻心。她指出,近四成的民众在遇到可能摄入不洁食物的情况时,会选择催吐,但这并不建议。催吐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或灼伤食道,最好的方法是尽快就医。虽然大部分民众知道A型肝炎有疫苗可预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民众不了解市面上有A型肝炎疫苗。特别是年龄在18-29岁的年轻人,对此了解的比例偏低。
林口长庚医院儿童感染科主任黄玉成表示,在儿科住院的病患中,沙门氏菌感染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占比超过两成。他提到,几年前该院曾对感染沙门氏菌的病童和未感染的儿童进行对照分析,发现瓶装水是其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无论是直接饮用还是用来泡牛奶,都有可能造成感染。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家中有成人感染但没有明显症状。他建议给孩子的食物一定要煮沸确保安全。
疾管署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已通报的205起腹泻群聚事件中,有141起可检测出病因。其中发生于学校的占比较大,尤其是幼稚园。餐饮旅宿业者、医院、安养院等人口密集机构也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事件。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民众要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饮生食。特别是贝壳类海鲜务必烹煮至全熟。处理食材时也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以降低感染疫病的风险。让我们共同努力,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夏天。
由网友『梦里称王』投递本站,内容仅供参考,未经本站核实。如果您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