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与侵袭身体的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知识和祛病方法。其中,我国的太极拳便是一种重要的方式。太极拳不仅是中华武术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医学的瑰宝。通过练习太极拳,人们可以达到祛病、养生、延年的目的。
在中华武术的大家庭中,太极拳属于内家拳的一种,与外家拳以锻炼筋、骨、皮为主不同,太极拳更注重养气、通络,以放松、调整周身气血为主,属于气功的一种。对于需要调养身体、恢复气血运行的人来说,练习太极拳尤为适宜。
太极拳的练习并非简单的模仿拳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其内涵,懂得基本功,做到“放松”,“气道通畅”。在练习过程中,需要注重呼吸的配合,使肺主之气顺畅,从而达到放松并调整呼吸的效果。每次练拳后,人们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饱满,身体微微出汗,这有助于增加体内的新陈代谢,起到祛病强身的健身效果。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具有一定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才能真正增进人体健康。太极拳因为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练内(心)又练外(体),精气神兼练,既有养生健身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太极拳重视人体下部运动,这有利于避免“上盛下衰”的现代疾病。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演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健康,注重通过锻炼获得健康的身体。而健身方式也将更多重视下肢运动,就像步行运动一样。
长年坚持练习太极拳的人普遍反映大腿粗壮有力。体育专家认为,大小腿肌肉群的高强度运动,使人体如同增加了许多小水泵,帮助心脏工作,既减轻了心脏负担,又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由于太极拳注重人体下盘功力训练,有利于气血下行,调整身体的上盛下衰状态,可防治高血压、跌倒等病症,具有抗衰老的功能。
从中国传统医学角度看,“上盛下衰”是中年人的常见病症,表现为肝肾两亏、阴虚阳浮等症状。患者看上去可能并无病容,但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行动不便、走路时间长后脚后跟痛等问题。中医认为,增强小腹、腰、裆部位及下肢运动是促进人体消化吸收和气血循环运行的关键。太极拳不仅强调肢体放松,更强调精神放松,使大脑抑制与兴奋相结合,有利于心态平衡。
针对现代生活方式,练习太极拳是一条非常可靠的健康之路。只要你每天坚持练拳,它就可以帮助你持久地保持身心平衡和动态平衡,远离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