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诞生:微创换瓣术拯救七旬刘伯的生命
七旬刘伯因主动脉瓣狭窄而生命垂危,仿佛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但医学的奇迹在他身上再次诞生,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团队成功为他实施了微创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R)。这场无需开胸、仅有3毫米手术创口的先进换瓣手术,不仅让刘伯重获新生,更让他免受开胸之苦。
刘伯多年前就已出现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因身体原因一直无法接受传统开胸换瓣手术。当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他每分每秒都在与死神赛跑。王景峰教授团队及时出手,通过多学科会诊(MDT),确定刘伯适合TAVR手术。这种手术无需开胸,只需在大腿根部动脉开一个2-3毫米的切口,通过导管将特制的人工瓣膜输送到病变部位。
手术过程中,专家团队遇到了重重困难,如主动脉瓣口狭窄严重、主动脉迂曲、刘伯体重过轻等。但在丰富的经验和精湛技艺的支撑下,手术团队成功突破了所有难题,整个过程有条不紊、瓣膜定位精确。瓣膜释放后,刘伯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立即有了显著改善。
术后第一天,刘伯便从中苏醒,不再需要重症医学科的监护。曾经术前无法平躺的他,术后终于可以安心平躺睡觉。心功能的化验指标更是提升了91%!这一切的奇迹,都源于TAVR手术的成功实施。
如今,刘伯已经返院复查,结果令人欣喜。他再也不用吸氧睡觉,可以安心享受每一个夜晚的宁静。心功能指标良好,连一直存在的胸腔积液也因心功能的改善而完全吸收。这场手术不仅拯救了刘伯的生命,更让他重新拥有了生活的质量。王景峰教授向我们介绍了TAVR——这一近年迅速发展的微创主动脉瓣狭窄治疗术式。传统的开胸手术由于其较大的创伤和高手术风险,使得许多因高龄、心功能不佳或存在多种并发症的患者无法接受治疗。TAVR技术的诞生为这些患者带来了新希望。目前,全国仅有少数大型心脏中心能够独立开展TAVR手术,王教授表示,这充分展现了我们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卓越实力,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让我们再聚焦到TAVR手术团队,王景峰教授与聂如琼教授等人在手术中展现了他们的专业素养。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更是实力非凡。该科室自1958年创建以来,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全面心血管内科医疗技术、深厚科研实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学科领军者。
心血管内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还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等。其规模宏大,拥有三个病区、两个监护室以及三个心导管室。目前,该科室拥有专业医生近五十名,包括中山大学首届名医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该科室还设有五个亚专科和两个重要平台,可开展各种心血管常见病及急危重病的诊治和心血管介入手术。其手术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并发症极少,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心血管内科还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近年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广东省的科研项目支持。该科室还发表了大量SCI论文,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这些成绩不仅彰显了心血管内科的卓越实力,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福音。作为国内的疑难心血管病多学科协作中心,该科室还协助心胸外科成功开展了心脏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