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口罩已成为防控疫情的重要工具。科学佩戴口罩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后疫情时代”,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宣称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新型口罩产品。
针对这些新型口罩产品,国家药监局器械审评中心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目前市面上的抗菌抗病毒口罩主要通过共混、喷涂等方式添加各类抗菌剂。这些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在安全性方面,抗菌剂与口罩的结合方式以及本身的毒性是关键。抗菌剂主要通过粒子共混、粉末/溶液喷涂等方式加入熔喷布层,但这种方式可能导致抗菌剂脱落,进入呼吸道,带来潜在风险。对此,我们需要建立可靠的方法对抗菌剂的脱落及其产生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对于含抗菌物质的口罩,我们需要充分评价其长期吸入的毒理学风险。
在有效性方面,这些抗菌抗病毒口罩的过滤原理是依靠静电吸附和机械阻隔。但研究发现,不同的抗菌剂和添加工艺可能对熔喷布的静电吸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过滤效果减弱或过早衰减。目前对于抗菌和抗病毒的研究方法并不适用于口罩产品。尤其是抗病毒研究,尚没有明确的定义、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公认的判定准则。
国家药监局器械审评中心指出,这些新型口罩产品在临床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验证的情况下,添加抗菌剂可能引入新的风险。在产品上市前评价时,需要考虑产品的长期使用的风险受益比。目前,这些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
针对这些问题,行业专家和社会各界都在密切关注并积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的抗菌抗病毒口罩产品问世,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口罩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谨慎选择产品,确保自身的健康安全。
抗菌抗病毒口罩的研发和应用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共同努力,确保产品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