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靖州杨梅:从望梅止渴到繁荣盛节的蜕变
6月3日,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2018年靖州杨梅节”隆重开幕。这一节日对当地的梅农来说,其重要性不亚于春节。
靖州,这个位于湘西边陲的小县,是我国主要的杨梅产地之一,拥有超过2000年的杨梅种植历史。这里出产的杨梅果实大而柔软多汁,酸甜适度,风味浓郁,享有“江南第一梅”的美誉。这种让无数文人赞美垂涎的水果在过去并未给梅农带来相应的收益。由于杨梅果肉直接暴露于空气中,落地即腐,保存期短,千里之外品尝新鲜杨梅的难度甚至超过了荔枝。尽管杨梅年年挂满枝头,梅农们却年年只能“望梅止渴”。
孙昌安是一位有着十多年种植经验的梅农,今年已经四十八岁了。过去,他常常用竹篓子装上几十斤杨梅,挑到县城贩卖。然而销售情况并不理想,很多时候都只能看着杨梅烂在地里。他说:“过去只能在树下卖、家门口卖、马路边卖。”这种情况在靖州并非个例。
为了将杨梅卖出靖州,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销售。在2014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制定了一个“小目标”——将杨梅卖到省会长沙。经过几年的努力,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参与,这个目标得以实现。这让梅农们看到了“杨梅吐气”的希望。
李巧华是在外打工后回乡成立网络销售公司的代表之一。她的公司配备了为杨梅运输量身定做的泡沫箱、托盘和冰袋。她说,目前固定合作的多户梅农中,有270户都是贫困户。短短几年间,互联网的销售渠道给靖州杨梅带来了新的生机。
被人们称为“杨梅院士”的吴长春不仅在靖州带头制定了杨梅的果园管理、苗木选育和果品品质等标准,还通过“田间学校”的方式传授经验给贫困梅农。他的努力为延长杨梅保鲜时间做出了贡献。
在靖州遍地开花的快递站点解决了梅农们“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一位渠阳镇官团村的快递小哥告诉记者,即使在偏远村庄,半天的收件量也能为他带来可观的收入。
孙昌安加入了合作社后,他的年收入从之前的2000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万多元。合作社会进行精选,品相好的杨梅通过互联网渠道能够卖到高价。
杨梅节的开幕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李小梅是其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年都会在6月网购杨梅解馋。今年的杨梅节让她有机会亲自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鲜的杨梅。她的经历反映了广大消费者对杨梅的热爱和追求新鲜口感的需求。
如今的靖州杨梅已经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证明了市场的广阔和潜力。那个曾经“卖到长沙去”的愿望已经不再是目标,而是已经成为靖州梅农脱贫致富的现实。这一变化展示了支持、企业创新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下的乡村振兴之路的可行性。这一成功故事不仅鼓舞了梅农们继续努力发展产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