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婚育观念问题备受关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及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中国婚育观研讨会,近日在北京盛大举行。本次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在《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中为我们揭示了大学生婚育意愿的诸多细节。
让我们聚焦于大学生的婚育期待。报告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姻和生育仍有所期待,但婚育的价值基础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压力,大学生在婚育问题上展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与选择。男大学生更关注婚育成本,而女大学生则更注重自我发展机会。这显示出当代大学生的婚育观念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结婚意愿呢?据报告分析,结婚成本、生育成本、日益激烈的工作环境以及女性择偶标准的提高等都成为了抑制大学生结婚意愿的关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女大学生面临的结婚阻力因素更大,她们需要在婚育与职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与此男大学生则更多地担忧婚育成本问题。
不仅如此,休闲上网时间的长短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婚育意愿。报告显示,大学生休闲上网平均时长四个半小时,休闲上网时间越长,婚育意愿越低。这一现象可能与互联网上的信息冲击、虚拟世界的吸引力有关。
在亚文化的参与方面,报告同样展现出有趣的现象。关注电竞可以提升婚育意愿,而关注动漫和网文则会降低婚育意愿。追星的效应也存在性别差异,会降低女生的结婚意愿,但对男生的婚育意愿有促进作用。这些发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婚育观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面对生育率的下降,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同样引人关注。报告指出,大学生理想子女数为1.85个,但现实生育意愿为1.36个,显示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降低生活成本、减少就业歧视等政策被认为是提高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女生,她们更需要工作支持型的政策来提升生育意愿。
值得一提的是,“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正在发生改变。如今的大学生,理想女儿数超过了理想儿子数,显示出当代青年在性别观念上的转变。
大学生的婚育观念正经历着时代的变迁。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挑战,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期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帮助。政策的制定者也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婚育观念变化,为他们创造更加和谐、有利于婚姻和生育的社会环境。
本次报告为我们揭示了大学生婚育观念的多个层面,希望这些信息能为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期待每一个青年都能实现自己的婚姻和生育梦想。(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