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肺结节的神秘面纱:深入了解与正确应对
肺结节,这个令人心悸的词汇,如今已成为许多人心中的隐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检测出来,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那么,这些肺结节究竟是何方神圣?它们会不会越长越大?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又是否会癌变呢?
近日,《荔直播·名医问诊》为大家带来了专业的解读,特邀江苏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陈亮,为大家解答疑惑,共同面对肺结节。
肺结节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呢?它一般是指小于3cm的结节样病灶,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这些结节有可能是受伤后留下的瘢痕,也有可能是肺部吸入粉尘后形成的团块,还可能是肺炎或肺结核后的印记。除此之外,空气污染、炎症、肺结核或肿瘤等因素也可能与之相关。随着检查仪器的高清化,越来越多的小结节都无处遁形。
最令人关心的莫过于肺结节是否会癌变。实际上,大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其中,磨玻璃结节因其独特的性质,曾被许多人误解为具有恶变的绝对风险。陈主任表示,在体检中发现,虽然磨玻璃结节有一定比例可能恶变,但真正需要手术干预的不足3%。面对肺结节时,大家不必过于恐慌。正确的做法是定期复查,并寻求专业医生的评估诊断。
那么,如何正确对待肺结节的复查呢?小于5mm的结节,每年复查随访一次即可;5-8mm的结节,建议半年复查一次;超过8mm的结节则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每三到六个月进行复查。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大小,还需要考虑其实性成分的多少、是否有毛刺、是否伴有胸膜牵拉等因素。在复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结节有变化,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肺结节发展非常缓慢,可能在多年后才出现变化。
在检查肺结节时,患者应该遵循专业医生的意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检查项目。对于肺结节的影像呈现,CT检查是最清晰和准确的。而PET-CT检查在非实性结节方面的敏感性相对较差,且辐射较大。患者不应自行选择检查项目。
防范肺结节,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过于恐慌。普通人群应重视胸部CT检查,而对于存在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提前进行检查。只有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才能获得最好的预后效果。
面对肺结节这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通过科学的检查、合理的治疗和专业的医生指导,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个所谓的“心结”。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的朱丹记者和摄像师邵毅诚为大家带来了这篇有用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