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用药需谨慎:专家提醒,对症下药是关键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在面对感冒、咳嗽等常见小病时,倾向于自我用药以节省时间和费用。据调查发现,五成城市病人选择自我用药,专家提醒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不能治病反而致命。
许多人在药店自行选购药品,但对于药物是否对症状有效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并不了解。曾有报道,一位72岁的老人在未确诊的情况下,自行服用降糖药物D860后险些丧命。这样的例子警示我们,自行用药可能带来的风险远大于便利。
卫生部调查显示,城市中约有50%的应去医院就诊的病人选择在家中自我用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可能导致相似的症状却有不同的发病原因。自行用药可能无法有效治疗疾病,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许多市民选择自我用药是为了避免排队挂号看病的繁琐过程,以及节约时间和费用。常见的自我用药病类包括感冒、咳嗽、外伤和皮肤瘙痒等。甚至有一些年轻人会通过网络查询与自己症状相似的病例,借鉴他人的经验购买药物治疗。
为了引导市民正确选购药品,执业药师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像执业医生和护士一样,执业药师需要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并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他们对药品有深入了解,可以指导市民合理用药。当市民到药店购药时,可以寻求执业药师的帮助。
从今年开始,我市对新开办的零售药店有明确要求,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而对于已经开业的药店,到2015年底,所有零售药店法人或主要管理者必须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这是为了确保市民在用药时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避免因自我用药不当而导致的问题。
微微健康网提醒广大病人,自我用药可能存在极大风险,不能对症下药往往会适得其反。身体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就医并咨询医生意见,确保用药安全有效。生命健康无价,我们必须谨慎对待每一次用药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