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金锣火腿肠遭遇了一场质量风波。有消费者反映购买的10支装金锣香嫩王火腿肠在保质期内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质量问题。消费者发现火腿肠一端的金属环扣压处破裂,导致肉体外露并出现发霉现象。对此,金锣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表示,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在运输流通过程中的不当行为所导致。按照公司的食品质量管理办法,公司将给予消费者所购商品十倍的赔偿。
在某日24日下午,中国经济时报与金锣公司取得联系以求证此事。一位胡姓负责人表示,他们最近确实收到了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反馈,并已将此事上报给公司领导。他请记者耐心等待公司的答复。
与此当我们在百度搜索“金锣”时,发现大部分的已经被删除。相反,一些宣传企业形象的文章如《金锣火腿肠精细化管理护航品质消费》、《金锣集团以人为本,建设学习型企业》等在23日、24日纷纷涌现。
由于消费者投诉中心对投诉信息保密,我们无法确切了解近期是否还有其他消费者对金锣公司进行投诉。北京消协的一位工作人员向我们透露,当天下午有媒体记者打电话询问关于金锣火腿被用作狗粮的问题。
回顾近年来媒体对金锣产品的报道,可以看出金锣产品的质量问题并非个案。仅在2011年6月中旬至11月初的短时间内,就有多达19起金锣质量问题被媒体曝光。金锣火腿肠频繁陷入“质量门”和“信任门”,其企业信誉遭受了严重危机。据中国经济网援引的其他媒体报道,金锣公司在应对时的策略是公关删除,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提高产品质量和完善售后服务。
对于这一情况,一些网友表示,媒体对金锣公司的正面报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欲盖弥彰的做法。这些正面报道更像是金锣公司在产品出现问题后的消极回应,被一些网友批评为金锣公司的“遮羞布”。这样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反而可能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和企业文化产生更大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