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是真的吗》节目近期对公共场所的洗手液进行了深入调查,结果令人震惊。特别是在首都国际机场,洗手液的细菌含量超标高达600倍。
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在反映公共场所洗手液存在卫生问题。例如,银川的夏先生表示在使用餐厅洗手间的洗手液后,手部出现瘙痒症状;重庆的赵女士则发现商场卫生间的免费洗手液质地稀薄,并带有异味。央视记者根据这些线索,对多个商场、餐厅的洗手液进行了取样,并送到权威机构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并非所有公共场所的洗手液都不合格。一些问题确实存在,甚至有些洗手液的细菌含量超过国家标准数倍。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的李涛副主任技师看来,这些洗手液已经成为细菌的培养基,极有可能对手部造成严重的感染。如果手部有伤口的人使用这些洗手液,后果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广东皮肤科的孙乐栋副主任医师也对此表示担忧。他表示,虽然正常情况下使用这类洗手液可能不会致病,但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或皮肤有创伤时,就很容易受到感染。尤其对于手部有伤口的人来说,使用这些洗手液更是危险。孙乐栋还提醒大家,市场上的洗手液种类繁多,许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会选择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市民在公共场所使用洗手液时要特别谨慎。
那么,如何选择和使用洗手液呢?孙乐栋介绍,洗手液主要分为两类:普通洗手液和重油污洗手液。普通洗手液主要是起到清洁去污的作用,而重油污洗手液则含有抗菌、抑菌或杀菌的成分,多用于工业油污和顽固污渍的清洗。他提醒市民,使用洗手液时不宜过量,因为过度使用可能会引发皮肤问题,并为细菌感染提供可乘之机。
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在使用公共场所的洗手液时,市民应保持警惕,谨慎选择。商家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选择质量上乘的洗手液产品,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