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背景
小红书在保护自身品牌权益方面展现出了积极的行动。早在去年六月,小红书对其商标进行了防御性注册,其国际分类涵盖了科学仪器以及通讯服务等多个领域。此举背后的原因是法务部门监测到了第三方对小红书商标的模仿行为,这些模仿商标如“红书”、“老红书”等引起了品牌的警觉。与此小红书也在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比如针对中老年用户的“友友视频”APP的上线,这也许是其在未来的商业布局中的一环。或许是想在这一市场中注册“老红书”商标,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老年群体。
二、商标驳回原因
商标注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小红书在申请“老红书”商标时遇到了挑战。由于名称的相似性,其申请在第9类(科学仪器)被驳回。在前一日,已有自然人提交了类似的“红书”商标申请。北京兆法律师事务所在去年也申请了多类“老红书”商标,其中的第9类正处于注册申请中,这无疑加剧了商标权的冲突。
三、小红书应对措施
面对这样的挑战,小红书并未放弃,而是积极应对。他们针对被驳回的第9类商标提交了复审答辩书,坚决维护自身权益。对抢注商标提出了异议申请,并且注册了其他类别的“老红书”商标,以规避后续风险。经过努力,小红书在通讯服务类别成功注册了“老红书”商标,其他类别的注册也在法律流程中。
四、争议与启示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一方面,这一事件凸显了企业在保护自身商标权益方面的复杂性。尤其是在跨群体、跨业务布局时,企业需提前规划商标矩阵,并持续关注第三方的抢注行为。另一方面,“老红书”商标驳回事件曾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小红书官方的及时回应和澄清展现了其处理危机的能力,也维护了品牌形象。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商标注册需要谨慎行事,不能盲目跟风。企业在面对商标争议时,应积极应对,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