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出痛点的文案人,能叫做一个营销高手吗?
能策划一场疯狂活动的人,能叫做一个营销高手吗?
能找到一个品牌定位的人,能叫一个营销高手吗?
能设计一个绝佳商业模式的人,能叫做一个营销高手吗?
那么什么才叫一个营销高手?那么不同段数的营销的区别在哪里?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接触文案的时候,你看到别人渲染怎么通过文字的力量,影响别人,让消费者更容易受到影响,更容易说服客户行动。
如“随时随地能听歌”
变成
“把1000首歌装进口袋”
如“为专属的你,定制独一无二的衬衫”
变成
“人的体型有成千上万,而衬衫只有10种——xx定制”
此时,这些学习文案的人会觉得,“太对了,文字力量把对方的痛点说出来了,这样才能转化客户”。他们会高估自己技能在成交上的作用,认为文案好坏能直接或者大概率预测出这个营销是否会成功。
研发部说,如果不是我产品研发的产品好,怎么会那么受欢迎?
文案部说,如果不是我们的文案写的好,消费者怎么会有欲望购买我们产品?
市场部说,如果不是我的终端渠道铺的漂亮,怎么打败竞争对手?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会高估自己在营销上的作用?
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Heuristic)也被称为易得性偏差或易得性偏见,是启发式偏差的一种。指人们往往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如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过于看重自己知道的或容易得到的信息,而忽视对其他信息的关注
慢慢地,他们会盲目追求这些文案的技巧性,说服性,陷入一个局里面。我相信如果他一直研究下去,他一定会成为一个好的文案人,如果某天他出来创业,他可能会拜得一塌涂地。
同样,当我们看到疯狂卷席朋友圈的刷屏活动,如“四小时逃离北上广”、“柏拉图性格”或者看到西少爷肉夹馍疯狂的排队或者看到某某公号半年涨粉500百万。
我们看到这些身边的例子,我们也会陷入概论可得性偏差,认为能否设计出一个非常给力的活动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
甚至有时候我们看到互联网新玩法的设计,比如按前端+后端、免费模式...我们此时又会发现商业模式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只要你身边经常接触的信息,然后就就会让你产生一个错觉。如果你关注的是文案,自媒体文案就会一直站在文案的角度去阐述他的成功;如果你关注的是模式,自媒体文案就会说这是趋势,这是互联网新的打法,
一直站在模式的角度去阐释他的重要性;如果你关注的是运营,那么这些号一直会站在活动的设计去分析对方的成功。
所以,在你可得性的资讯里,你会陷入一个认知偏差,会产生一个错解,这个错觉会阻碍你的成长,怎么样才能够跳出?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叫“布局思维”,如果是下象棋的话,走一步算一步和走一步把未来10步都想好了的人,谁会更容易击败对手,我想你的答案会很明确。
无论我们是文案、活动策划、定位...其实这些都和走一步算一步的下象棋很类似。韩信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诸葛亮有”七擒孟获”其实这里面都是布局。
营销的三大境界,
第一,局
第二,布局
第三,局中局
第一,局——新手阶段
会设计一场营销活动,从宣传、客源、信任、促使行动整个流程都跑一遍,这个叫做局。在一般人眼里已经很厉害了,在营销的世界里还是处于新手阶段。
如将军打出一场非常漂亮的丈;或者类似怎么让一个地区的人普及支付宝
第二,布局——中级阶段
这样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动,更类似于从0到1的品牌活动,每一次的活动看似实现一个单独的目的,实质上这些目的都是相互关联的。
如美国电影,每次都会为了下一个续集做个引爆点,然后串起来;或者类似于怎么通过一次次接连的活动,让所有人都用支付宝
第三,局中局——高手阶段
这一个境界不只是需要强大的布局能力,还需要走一步看百步的能力,而且还要做到隐秘,用户不知不觉陷入你的圈子里。
如马云的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生态。
而,单独研究某一个技能,会陷入可得性偏差,高估自己的作用,也会限制自己的视野,往往不知道成功的真正原因,这种视野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
营销的三大境界里面有一个很核心的思维“可持续性”,商业上的可持续性是《精益创业》这本书的核心。我们经常看到昙花一现的模式,在那个过程当中我们会捧,说他是因为满足了xx条件,抓住了用户的XX痛点,然后成功了。火不久,也就消声灭迹。
如脸萌软件、炒作火起来的网红..太多太对这些突然火起来的人或物,在他们还没想好怎么持续性获得关注,怎么持续性盈利的时候就失败了。
接着这些机构又开始分析这些人对的失败,因为XX原因,所以才失败的,他们就不会脸红,成也是你,输也是你。
如果我们把话题放在时间轴,放在更高维度去看问题,我们可能会看得更透彻。营销有三大境界,你想处于哪个境界?你就要为哪个境界做出努力,
不要单独看某一项技能在一个事件中的重要程度,要知道这个是一个多米诺的过程,请谨慎,不要陷入可得性偏见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