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应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

  • 生活知识
  • 2023-09-10 13:29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谢邀!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其中蕴含着“否定之否定”的辨证认知。

从茹毛饮血的远古,到日新月异的当代;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载人航天的现实。人类认识自然的深化,促使经济繁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表征的现代文明,不经意间面临诸多困惑。环境与发展问题成为当今人类所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尤其是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往往以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破坏为代价。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枯竭、物种的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使得整个生态环境处于危机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不仅影响到人的生存,也制约着经济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垦荒中西部大平原,导致席卷美国三分之二的“黑风暴”;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近几年,雾霾狂虐华北多个城市,而且这些恶性影响绝非是短期的。

导致生态危机,有其认识上的误区、技术上的制约,以及人的贪焚等深层原因。自然有喜怒哀乐的表情,面对自然的发怒,万物之灵喊出了“人定胜天”、“人一定能战胜自然”的口号,这些俨然与自然对立的口号,虽然对科技进步有些意义,但无疑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英国哲学家、博物学家培根的“要想征服自然,必先顺从自然。”尽管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但也没有脱离人与自然对立的窠臼;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除了认识上的问题,还存在技术上的制约;,人的贪欲程度,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向自然的索取程度。

面对当代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伦理的道德思考。人类毕竟是自然母亲生育的孩子,贵为万物之灵,由人类造成的问题,人类就理应担负起化育万物的特殊使命,强化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服从客观的自然法则,密切与生物圈的血肉联系。

中国传统思想就多有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有以人为本、珍视生灵、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齐同万物、尊人贵生的思想。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尽管老子的自然与今之自然之意有别,一是状态,一个是环境,但还是有些共性);“天之道,其犹张弓欤!损有余而补不足”,人当效法天道。庄子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齐同万物思想,这些都体现了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的一致性,并且,在处理人与万物关系上,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儒家重视伦理意识,也论及到人与自然,具体体现在“兼爱万物,尊重自然”、“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儒道两家,其实都尊崇法象天地、天人合一。人类创造与丰富物质财富,不可避免的存在对自然的索取,这种矛盾的难调和性,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会是难解的课题。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