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在掌握的资料,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的“中国情人节”最初出现并不在中国,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956年,美国费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张天德创办了名为“中国情人节”(Chinese Valentine Day)的活动,申明“中国情人节是本中国固有道德精神,合欧美时代令节而定名,旨在盼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效牛郎织女之重情重义,勤耕勤读,藉以挽救世风,宣扬我国固有文化”。这里所说“欧美时代令节”,即每年阳历2月14日的情人节,亦称圣瓦伦丁节。中国情人节“合欧美时代令节而定名”,其主旨却在于宣传祖国固有文化。它以七夕节为节日时间,主张学习牛郎织女重情重义、勤耕勤读的道德精神。1959年8月10日,正值中华传统节日七夕节,费城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当年举办的“中国情人节”,选拔出两名中国服装界的最佳女士,也以七夕节原本的“乞巧”习俗为依托。
无独有偶,当1959年七夕节费城举办中国情人节活动的时候,在中国台湾,也有人发表以《七月七日情人节》为标题的文章,主张七月七日是情人的节日。只可惜这个倡议在当时和者甚寡。二十年之后的1979年,时任国华广告公司营业部部长的陈和协认为,牛郎织女坚贞的爱情,可以让年轻人“由七夕的神话中找到新意义”,于是模仿西方情人节,提出将七夕节变成“中国情人节”的构想,并获得了一定的响应。当年即在台北荣星花园举办了“中国情人节·七夕民俗游览会”等活动。
七夕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汉代已经出现,它的核心习俗活动是女子通过穿针、拜星等仪式活动乞求心灵手巧。七夕节被人们想起来作为中国的情人节不是因为乞巧,而是因为它很早就与牛郎织女传说联系在一起,而牛郎织女传说讲述了一对夫妻被迫分开但依然不离不弃、最终得以一年一度鹊桥相传的浪漫故事。正是这一故事寄托了中国人的爱情理想,表达了中国人的爱情观,体现了中华民族历代民众为爱情坚贞、婚姻自由而不懈奋斗的壮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