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歌咏元宵的诗词千千万万,我却独爱其中的两首。一首是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另一首就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大概是辛弃疾写于1171年,或者1175年在临安任职期间。
元宵节,是一个让人心仪的节日,充满浪漫温馨、婉约气息的夜晚,可以说就是古代东方的“情人节”。一个让人充满期待,渴望有着艳遇和邂逅的夜晚。正如欧阳修的《生查子》里所描写的那样“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正是因为这样的诱惑,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以元宵夜为题材写下了不计其数的诗文,提到写元宵夜的诗词,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可称第一。
辛弃疾一直被人们定义为豪放派的诗人,词风豪迈。这一首写元夕的词,却走的是婉转风格,情感表达的非常真挚。
词的上片,重在渲染和造势,极尽笔墨描绘了元宵夜的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的景象有相爱的男女,有花灯,有谜语,还有喜气洋洋的过着节日的人们。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想象奇特,比喻传神,诗意盎然。就一句,元宵夜的溢光流彩、灯火辉煌的景象就极其传神地表现了出来。元夕的游客,不光有普通百姓,更有达官贵人、名绅显宦、公子王孙、名媛闺秀皆纷至沓来。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繁华热闹至极,让人目不暇接,恍若人间天上,让人神思恍惚,迷离沉醉。
词的下片,重点写人,通过对众人的描绘来突出不同凡响的“那人”来。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元夕夜晚的姑娘们,一个个都盛装如新,身上佩带着香囊,因为在她们有说有笑地走过之后,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幽香。这一切都不能让人动心,我之神往自在他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如画的美景,那喧闹的场面,那簇簇妖艳的佳丽在今晚都成了陪衬,都是为“那人”而设的背景。伊人姗姗来迟,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宛然冰清玉洁的世外仙子。
最妙处是“阑珊”二字,和前面的非凡盛况、热闹景象、富丽堂皇构成了强烈的对比,一明一暗,一热一冷,一动一静,一扬一抑,通过对比,“那人”刹那间清丽脱俗,超尘绝艳。
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其一,表达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回路转,是爱情的一种存在方式。
其二,作者借此自喻明志。表达自己和词中的女子一样高洁自持、孤芳自赏、娴静高雅。不肯与当时的世风和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宁可一个人寂寞站于灯火阑珊处,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当权者凑热闹。
其三,它表达了人生的一种境界,或者是一种哲理,这种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时间、空间的理解,具有永恒性和宇宙性。不会因岁月、际遇、环境的不同而磨灭或忘却。
作者博文
END.
我是博书君,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的头条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