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理解,“可为”是指可以干也可以不干。处于“逡巡不前”的犹豫状态。
“有为”,有所作为,只有干过之后才知道“行与不行”,处于“实践出真知”后的状态。
当前网上不是在热炒“躺平”吗?他就是一批人选择了“不可为”,认为干什么事情,再怎么努力,其结果既无法名留青史,也不能遗臭万年,依然是解决了一日三餐,双眼一闭。这种人和行尸走肉没什么区别,没追求,没热情,没欲望,就差自我了断的勇气。在他们面前不要提“理想”,不要提“努力奋斗”,这种人恰恰是忘了保尔柯察金的那段话——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鄙、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纵然我等凡夫俗子没有崇高的理想,最少不至于后悔,有些事情没有去“努力过”,有些事情没有去尝试过,哪怕你多走几个地方,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哪怕你感触一下在边远山区生活的人们的日常过程......
“有为”实际上是“可为”的延续。只有你选择了“可为”(可以干一下),就为“大有作为”打下了基础,选择了尝试,就选择了努力和付出,即使结局不那么完美或者直接失败,但你享受了为之选择而奋斗过程,这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经验积累的过程,是认识事物内在东西的过程,更是验证自己实力的过程,为接下来的追求积累了拿金钱换不来的“东西”(认知)。
网上据说,欧洲那些小国家,因为非常完美的福利导致国民没有“追求”,所以,许多人选择“躺平”,苦等生命的终结,而小日本则是许多人看不到人生的人流网希望而变成了“无欲望”一族,他们除了逛夜店喝烂酒,不想承担一点责任,这些人选择的是“不可为”。一个社会这样的人多了,整个社会就非常“颓废”,让人看不到“生机”,看不到“活力”,久而久之,这个社会甚至是这个国家都是没有人流网希望的。
我们需要活力四射的人,不管他是年轻人还是中老人,一脸的阳光,一股用不完使不尽的精神气,他就是一颗“螺丝钉”,在属于自己的地方做出“大有作为”的事情。看看山区的农民,他们日出而作,即使收入不多,但去坡地或者回家或者干活累了,都是一串山歌号子,不气馁,不沮丧,不退缩,不悲观,这就是“有为之人”。有为不等于“惊天动地”,有为不等于就是胜利就是成功。
2021年6月8日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