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受分类尚无定论,对于小宝宝现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是先天或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症,是由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引起,是乳糖酶基因编码区域的基因突变引起。它的发生和种族及遗传有关。
还有不少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肠粘膜发育不够成熟或乳糖酶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我国新生儿乳糖不耐受多属于此类,随着发育待活性正常后慢慢恢复。由于乳糖酶缺乏的量与活性程度因人而已,症状的轻重也有所不同。
国外研究发现,在孕10周胎儿肠道乳糖酶开始表达,孕24周和孕35周时,胎儿乳糖酶活性分别约是30%,70%。由于宫内发育时长减少,早产儿更多的表现出乳糖不耐受,与发育不成熟相关联。
二是继发性乳糖酶缺乏症。多发生在肠炎后,肠绒毛顶端在肠炎时受损伤儿出现的乳糖酶缺乏或者活性暂时低下,对乳糖暂时不耐受,排便次数多,待乳糖酶的活性正常后排便次数则减少。
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是什么?
乳糖不耐受主要症状是腹泻,每日数次至十余次,大部分宝宝肠道气体多,也带出少量粪便在尿布上。大便多为黄色或者青绿色稀糊便,或呈蛋花汤样,泡沫多,有奶块,少数宝宝有回奶或呕吐。宝宝还会伴有腹胀和不同程度的不安,易哭闹,排便或经腹泻治疗好转。肠绞痛较少见,但也可发生在腹泻前。严重者可发生脱水、酸中毒、生长迟缓等,多无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