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皮影戏的来历(皮影戏的起源)

  • 生活知识
  • 2023-09-11 09:00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西汉。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等各类光源的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表演的戏剧形式。在表演皮影戏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出故事,“影人”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随着乐器伴奏与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形象。  皮影戏其实起源于一段帝王的爱情故事。《汉书》中记载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突然故去,汉武帝悲痛不已。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在路边看到一孩童手拿布偶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便用棉帛裁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  入夜,李少翁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李夫人袅娜的身影在幕围后面徐徐舞动,汉武帝顿时泪如雨下,感慨道“似邪非邪,姗姗起来。”这就是有关皮影戏的最早记载。  宋代的《事物纪原》中也有皮影戏的记载“宋仁宗时,市人有能讲三国者,或采说加以缘饰,做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争之像焉。”  清末民初,中国的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辈出。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连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不仅手上功夫绝妙高超,嘴上还要说、念、打、唱,脚下还要制动锣鼓。  真人借假人的影子迷人,假人借真人的唱腔抒情。时而,温婉朦胧的女子倩影广舒长袖,尽诉脉脉柔情;时而,厉兵秣马的古时军队兵戈操练,吼出阵阵杀声。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表演时,艺人们既要操纵影人,又要乐器伴凑、合道白、配唱。技术娴熟的艺人一人能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凡。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皮影戏经简化后所有的道具全由一人操作,通常艺人将所用的道具用一根扁担挑起,走街串巷表演,被喜爱这门艺术的人群亲切地称为“一担挑”艺术。这种一担挑艺术应该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街头艺术。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