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应该是山东,广东逆袭成第1有原因,但山东945人的代表团人数,对国家体育布局重复很霸气
广东和山东都是体育大省,都舍得进行投资,甚至国家体育局也很偏爱这些省份,山东喜欢自己挖掘体育人才,甚至复制了辽宁模式,把辽宁的大量优秀教练员引进,好的运动员苗子也挖来进行培养,广东队各地市挖人打比赛也很多,甚至给运动员的出路也解决很好,事实上他们都是布局最普遍的省份,甚至支持起了中国奥运战略的半边天。 广东代表团1100多运动员参加群众体育,800多运动员获得全运会参赛资格并出征西安全运会,这人数就仅次于山东代表团,从2019年第二届全运会的情况看,他们当初有28家体校,还有87家俱乐部,包括恒大和宏远这样的,现在基本不需要省体育局拿财政经费办竞技体育了,事实上就和美国有些像,他们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市场化体育布局。
1、山东代表计划体制,广东走出市场模式
2008年奥运会,我们拿到了金牌总数第一,这反而激发了我们对体育发展的反思,砸钱办大型运动员被限制,陕西全运会除了浐灞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以及里面的几个大型场馆,陕西的高校和各地市的现有设施都得以利用,说是2600亿的投资,事实上更多来自交通等城市改造和设施提升,这最终都不算在直接办赛方面,这事实上已经很切近洛杉矶办奥运会的模式了。我们2012年奥运会还38枚金牌位居第2,里约奥运会拿26枚降到第3,这就显得有些受不了,所以东京奥运会拿到第2,最终这也就是奥运会的理想成绩,广东的市场模式和山东的计划模式都不错,保证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队少就行,但山东这样的模式即便很高效,但最终很可能和辽宁一样难以为继。
2、国家喜欢任何模式,山东模式存续困难
从体育总局方面看,广东和山东的竞争有好处,他们的优势项目组成了奥运代表团的半壁江山,但山东模式事实上就是延续辽宁的做法,山东是经济和人口大省,不可能像辽宁那样难以为继,辽宁主要是经济投入难以支撑,运动基础有目共睹,除了被广东挖掘外,大部分还是就近到了广东,甚至体育人才打工成为大趋势,但对省里显得很悲哀。经济投入换来的不仅仅是名次,这是精神文明和广告效益,政绩就不多说,单纯给那么多人提供就业,这就是伟大的事业了,但山东财政投入,与广东队的自己解决出路,事实上政府职能的优化,在广东就显得很时髦,甚至浙江、江苏一些省份也体现了混合制的色彩,这都是新时代的不得已变化。
相比较而言,山东体现的是传统的模式,事实上就是苏联模式,看似家大业大,事实上财政投入太大,但效率高就业绩很突出,广东靠人才引进和市场运作,在体校的基础上,一样通过省运会来维持体系运转,但山东队945人参赛,比广东队多100多,尤其田径和射击好太多,最终山东队四连冠即便很有可能,甚至二三名就是广东和江苏两个体育大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