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个人的看法
1.童话是一种文学作品体裁,而不是题材。没有规定童话不能写悲剧主题。
所谓童话,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意思是用儿童的视角和感受来写故事。众所周知孩子是富有幻想力的,所以幻想就成了童话的主要特征。
《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幻想的笔触吗?有,比比皆是。小女孩从划亮的火柴里看到的种种幻象,不是幻想是什么?所以这篇作品归类为童话没问题。
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幻象的外壳包装下,其实写的是一个悲惨的现实故事。这样还算不算童话呢?
我认为是算的。童话是体裁,不是题材。没人规定童话故事的内容和主题必须是天真烂漫、充满欢乐的。事实上经典童话里还常常有明显的好人坏人的对立呢。古典童话中,和美丽善良的王子公主并存的常见角色不就是坏坏的巫婆或恶魔吗?可见童话从来不缺少暗黑元素,《卖火柴的小女孩》只是把故事背景移到了现实中而已。
2.优秀的文学作品一般都有比较强的现实意义,童话也不例外。
我一直认为,不管体裁和题材是什么,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少不了现实意义的。哪怕是神话或童话或科幻或玄幻,只要人们感觉有现实中可以映照的影子存在,那就有现实意义。而这样的作品,文学价值是远高于那些糖水一样的风花雪月的“美文”的。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都有童话,但说起世界范围内的童话名家,最著名的也就是安徒生了。我印象中,安徒生之前的那些童话,哪怕经典如格林童话等,都和现实隔着一层距离。唯有安徒生似乎热衷于写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映照的作品,除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还有《夜莺》《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以及我最喜欢的《皇帝的新装》等等,安徒生的名篇很多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和“做人的道理”。
为什么举世公认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成就很高?我认为这就是原因之一。除了著作等身的高产,他的作品更胜在质量超群。而最根本的表现,就是他写了大量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题材。这样的童话,在文学上肯定是优于王子公主类的糖水式童话的。
还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就是《哈利波特》。我以前也回答过一个题目,就是为什么喜欢这部书。我觉得,虽然归类为“儿童文学作品”,《哈利波特》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文学名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部书探讨的主题对于孩子来说足够深刻。整部书讲的不仅仅是善恶之争,更有关于生死的讨论,主人公是直面死亡并在心理上跨越了生死。我很喜欢一部“童书”能这样不忌讳生死话题,能有这样的深刻,这应该也是这部书比一般的“童书”优秀很多的原因之一。
关于这部分个人观点,可以看我以前回答的相关问题
《你觉得中国<四大名著>都有哪些深意?》
《哈利波特普遍被认为是儿童文学,当作为成年人后,相比在童年时期读过的哈利波特,有怎样不同的见解和角度?》
3.现实主义的题材中,悲剧是最高级的主题。
个人认为,在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中,最高级的那一种,一般都是悲剧主题的。
理由么?因为这就是最真实的现实。这一点没什么好解释,有足够生活阅历的人自然能懂,如果是年轻比较小或者一直都运气比较好、生活在蜜糖里的孩子,不愿意接受这个观点,那可以自行选择继续天真地相信幼齿型童话。反正很多事情的真伪,也不过取决于每个人心中的信与不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不仅是现实主义的童话,而且是悲剧主题的,这就奠定了它成为优秀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童话名篇的基础。
关于这部分观点,可以看我以前回答的相关问题
《为什么有些名著写的都是些黑暗面呢?结局并不美好反而令人唏嘘?》
4.不要低估孩子们的领悟力,孩子可以接受现实,也可以接受悲剧式的童话。
有一种观点是要保护孩子们,不要让他们过早接触社会阴暗面。因为孩子们心智不足,缺乏分辨能力,这些负能量会给孩子们带来不良影响。
我个人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事实上孩子们跟成年人生活的时空是一样的,并不是单独生活在玻璃罩子隔绝起来的真空世界。现实是怎样,成年人看得见,孩子们也一样看得见。至于说孩子们心智不足,我觉得那是低估孩子们的领悟力了。事实就在那里,孩子们自己会看见,自己会思考。倒不如大人坦诚相告,再正确引导,总比掩耳盗铃地假装孩子不知道要好。
家长如何教导孩子,各家有各家的法度,我能看到的也只是自家孩子的情况,也不说那就能代表普遍情形。不过就算是自己的孩子,有时也会有让我惊讶的表现。
比如最近孩子对我谈论起一篇童话,就让我发现孩子的脑袋瓜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脆弱和迟钝。
现在提倡大量阅读,我经常从图书馆给孩子借回一大堆书。也不一定有时间陪着她,就让她自己自由阅读。
不久前有一天,孩子以一副大惊小怪的语气对我说,这个“好人国”太荒唐,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会这样!无法理解啊!
我没看过这篇东西,听她讲了一些细节,我大致明白了,这显然就是一篇借童话的壳讽刺现实的文学作品啊。我也不加评论,就一边听孩子说,一边嗯嗯嗯表示知道了。孩子自己一边说一边想,然后说,这个“好”字加了双引号,就是要从反面理解的意思吧。
我点头表示同意。
孩子一边想,一边看,一边念出来,一惊一乍的。一会说看着真不舒服,不想看了!一会又说还要看看,越看越想看。然后又说太荒诞了,现实中肯定没有这样的。
我说现实中到处是这样的。
孩子听了,倒也不觉得惊讶。反问一声是吗,然后继续看,一副思考状。
这篇文章不长,孩子很快看完了,放在一边,之后又去看了别的童话。
过了几天,我早忘掉这事了,打算把孩子读完的一部分书籍还回图书馆去,孩子忽然说,把那一本留下来,她还想再看一看里面这篇“好人国”的故事。
我问为什么,她说觉得这篇特别有意思。
我从未见过她对其他童话印象这么深。虽然啥都没说,但我隐约觉得,孩子的领悟力,真不是大人以为的那么次的。
事实上,我给孩子借书的还给自己借了几本名著。其中《月亮和六便士》这一本的名字让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她就翻了起来。我随她去,心想她看几行就该彻底发懵了。没想到她翻完之后对我说,等她把那几本童话读完了,她也要读我的这本“大人书”。
孩子现在上二年级,根本不可能读懂。但她竟然有这份兴趣,这已经让我很惊讶。
所以,不要小看小孩的脑袋瓜,那里装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复杂。区区悲剧主题暗黑色彩的童话,算得了什么呢?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作品,让孩子阅读根本没问题。
对了,那篇“好人国”童话是作家金近写于1947年的《“好”人国》。内容就不在这里介绍了,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搜吧。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