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剪头死舅舅”,不是迷信也不是误传,看专家学者是咋说的!
朋友们大家好,元宵节一过,咱们这个年就算告一段落了,也该把心收回来,该上学的上学,该工作的工作了。
有人就想理个发,弄得精神的。,我们从小就听老人说,“正月不理发,理发死舅舅”,这句话有点太狠了,这个舅舅当的也太惨了点,按现在的话来说,“命不由己”了,掌握在外甥手里了。所以,小时候不管有没有舅舅也不敢去剪,啥时候可以剪呢?老人说,到了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就可以剪了,没办法,忍着吧!
网上的版本也很多,有一个版本是这样说的,说这个说法最早要追溯到明末青初的时候。咱们平时看清朝古装剧的时候,里面的男人都是后面留着常常的辫子,前面刮得很干净。
所以,清朝建立初期,就想要推行这种“剃发易服”的制度。因为,清朝是满族人,是少数民族掌握的政权,对当时的汉族人也是有很大冲击的。这时候剃发也是清朝这些统治者衡量这些人是不是能够归顺管制的一个标准,不剃发的可能会被认为是叛逆分子。
,咱们知道在清朝统治国家之前,咱们国家一直是被儒家文化熏陶了几千年。我们从孔子写的《孝经》中也能看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文字。你看,这剪发可是大事,都能够上升到刑罚的高度了。
所以,这次清朝逼迫汉人剪头,对当时的汉人来说绝对是要命的一种精神压迫。,很多汉人就开始反抗,结果大家已经想知道了,汉人在这次保护头发的“战斗中”失败了!所以,后来就有了“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规定。
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愿意剃发的,要不接受惩罚,要不就逃离了,甚至死亡了。这些活下来的人也只能慢慢的妥协了,但他们要求只不能在正月里剃发,成为了一种“思旧”的仪式。
我们从《掖县志》风俗篇里也能看到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书中说“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我从下面的乡亲父老那听说,清朝下达剃发诏令是在顺治四年正月开始实施执行,明朝的制度已经改变了,民间百姓因为剃发的原因思念以前的君主,所以叫‘思旧’。这种叫法延续很久后,误读为‘死舅’,“正月不剃头,原来意思是”思旧“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正月不理发”的习俗。
这种说法你信吗?其实,信不信也是无所谓的,即使我们不信,我们正月里为了讨个吉利可能也就不会去理发了。
关于“正月理发死舅舅”还有一个版本是这样说的,说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小伙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因故双亡了。没了父母,他就在舅舅家,舅舅把他视为己出,抚养成人。长大之后的小伙子离开舅舅和家乡来到京城打工谋生,学习给人剪发。到了正月回家的时候,舅舅听说他在京城学习剪发很高兴和骄傲。舅舅这一高兴,就在村里到处去说,我这个外甥很有出息,在京城是手艺非常好的剃头师傅。
从此以后,每到过年的时候,村里的老幼都会来到小伙的家里,让他帮忙剃头,这一剪就是好多年。有一年小伙买了好多年货回舅舅家,到了舅舅家才知道舅舅因病在腊月的时候去世了。小伙很伤心,整个正月都守在舅舅的灵位旁,村里人来找他帮忙理发都被他婉言拒绝了。后来,村里人就说“正月不剃头,因他在思舅舅”!
我们现在来看,这两个都像是个故事,有人可能还会说是迷信。对于这两种说法很多专家和学者也是不太认同的,他们认为正月不理发和舅舅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和咱们过去的历史和生活条件有关系。
头发在古代是不能随意去剪得,被别人剪头不仅是奇耻大辱,还要刑罚之一。像古代刑罚中的髡刑就是剃光头发,别小看这个刑罚,和割鼻子、剁脚、脸上刻字是一样重的刑罚。
所以,在古代民间认为,在过年喜庆的日子里是不能剃头的,也很少洗澡,必定那时候医疗水平不行,怕生病。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都已经变成我们正月里的一个习俗了,我们不理发也就是为了讨一个吉利,和封建迷信无关。我们还吃“长寿面”呢?小孩咋着了还要“摸头”呢?您说是吧?
关于正月不能剪头还有哪些传说,如果您知道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出来,互相交流一下,期待您的分享!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