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从无并不会导致消极的破案后果,可以大大减少错案冤案的几率,也会让一些犯罪份子逍遥法外,它的积极作用更甚于消极作用。
张玉环受到刑讯逼供冤枉坐牢27载,妻离子散,家不成家,人生最美好的三十年在牢狱中度过。
内蒙古呼格案,警方在缺乏证据的前提下,将报案人当作犯罪嫌疑人,后被执行死刑,年仅18岁。
数年后,真凶落网,虽然开启了追责和国家赔偿。年轻的生命就此逝去,实在令人无比唏嘘。
清华大学学生朱令在校期间离奇出现铊中毒的症状。由于朱令没有铊的接触史,警方认定为是投毒事件,但此案经过调查之后,几度沉浮,凶手至今仍逍遥法外,尚无明确结果。且由于警方对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异常行为,让朱令案成为公众事件。
朱令的同宿舍同学孙某,曾被警方作为嫌疑人在1997年带走调查,警方称她是“唯一能接触到铊的学生”。后来孙被释放。多年来,不少网友认为孙某有动机并了解铊的属性、有获得铊的途径,有投毒的嫌疑,并一直呼吁警方重启调查。
2013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表示碍于证据灭失无法侦破。
张玉环之所以被释放也是无罪从无。真正的凶手并没有落网。年代久远,证据缺失,想要重新认定凶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对于受害人家属无疑是最残忍的打击。
近年来,我国刑侦案件的破案率日益提高,尤其是命案的破案。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九。
随着刑侦技术的不断提高,监控网络的日益扩大以及各种智能工具的使用。使得证据链的固定越来越完善。
而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高智商的犯罪也会越来越多。如杭州分尸案中的许某,南京女大学生被害案中的洪某,都属于心思缜密的犯罪人士,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链,他们必然不会轻易的认罪。
而疑罪从无强调证据的重要性,也就要求我们的警察在办案的过程当中。更加专业化,细心化。这样才能够将案子办成铁案,最大程度的降低错案冤案的几率,也能够有效的达到震慑犯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