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从字意上讲,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在文学用语中多指奸佞小人、纷乱、喻艰险境地等意,又有芥蒂、嫌隙之意。荆棘[jīng jí]引证解释1,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荆,荆条无刺。棘,酸枣,有刺。两者常丛生成丛莽。汉 班昭 《东征赋》:"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2,比喻奸佞小人。《楚辞·东方朔》:"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王逸 注:"荆棘多刺,以喻谗贼。"3,比喻纷乱。《后汉书·冯异传》:"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李贤 注:"荆棘,榛梗之谓,以喻纷乱。"4,喻艰险境地。清 方文 《三月十九日》诗:"龙种陷荆棘,未审存与亡。"5,芥蒂;嫌隙。唐 孟郊 《择友》诗:"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拓展资料1,在荆棘道路上,惟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2,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3,眼睛在眉毛下面炯炯发光,正像荆棘丛中的一堆火。4,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5,假如樵夫害怕荆棘,船只避忌风浪,铁匠畏惧火星,那么,世界就会变成另一副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