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5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97位。
胥姓溯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风姓,出自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首领华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华胥,是传说中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部落联盟的杰出首领,是华胥文化的缔造者。
在史籍《路史·伏羲》中记载“母华胥孕帝,华胥之渚。”传说华胥是燧人氏的女儿,伏羲氏兄妹的母亲。华胥氏有一次去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游玩,发现地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那实际上是雷神的脚印,雷神是一个人头龙身,半人半兽的天神,他只需要鼓起肚子,就能发现响雷。华胥氏很好奇地踩了那个脚印一下,立刻感到全身震颤,回到家后就怀了孕,不久生下了伏羲。
华胥的后裔子孙是否称华胥氏,还有待进一步考证,但依据华夏民族姓氏成因惯例,当有十分的可能,而且以华胥氏复姓省文简化为单姓胥氏、华氏等,亦无任何不当。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上古炎帝部落中赫胥氏族人,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
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最擅长农业生产。炎帝的部落联盟崇拜凤图腾,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在炎帝的部落联盟中,有一支氏族部落叫作赫胥氏,其后裔子孙分衍有胥氏、赫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三个渊源源于动物,出自古代昆虫胥,属于以动物称谓为氏。
胥,在古代就是指蝴蝶,有人喜爱蝴蝶,生子指蝶为名,称胥,后逐渐成为姓氏。
这在典籍《庄子·至乐篇》中有明确注释“蝴蝶,胥也。”在史籍《列子·天瑞篇》中也记载“乌足之根为蛴螬,其叶为胡蝶。胡蝶,胥也。”
由于蝴蝶美丽,而历代官吏皆衣着华丽,高高在上,剥民如鼓,而民则如芰草,人们将巡梭于民间的官吏称作“胥”。大小官吏行于民间,一如蝴蝶穿于花草之中,尽取花精,古代人称吏为胥,实在是非常贴切精辟不过了!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宣王庶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该支胥氏源出姬姓,周宣王姬靜(姬靖)将自己的一个庶支儿子封在故华胥国之地(今陕西蓝田)。
到周幽王姬宫湦乱政时期,该支姬姓族人为避犬戎的侵扰而迁居琅琊(今山东临沂),因其地有胥池,传说为胥龙衍生之地,与故华胥国名合,易姓为胥,称胥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春秋时期,晋昭侯姬伯将曲沃(今山西曲沃)赐给叔父姬成师,号曲沃桓叔。曲沃桓叔的第七子姬伋被列为公族,食采于蒲地(今山西临汾蒲县),其孙姬懿为蒲地之吏,乃以职为氏,称胥懿。
展开全文
凡吏者,古代皆称之为“胥”,因以为姓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从胥懿三传至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按史籍《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他的儿子叫胥申,其后的胥臣之孙胥克、曾孙胥童、玄孙胥午等,皆为晋国上卿、大夫。这是胥氏的主要来源,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胥氏正宗,胥氏族人多奉胥臣为得姓始祖。
姓氏学界一般以为,胥氏为晋大夫胥臣之后。据史籍《左传》的记载晋国国君晋文公姬重耳在流亡时期,胥臣一直追随之,有殊功,后以使命过冀,见冀地缺锄草农具,其妻赠送之,相待如宾,乃举于晋文公。
在晋国与楚国之间爆发的著名“城濮之战”中,胥臣以蒙马虎皮击溃了楚军,后官拜司空,封邑为臼(今山西应城),又称季臼。其后代有的用封邑名称为氏,称“臼”或“季臼”。
胥臣逝世后的周顷王姬壬臣四年(晋灵公姬夷皋四年,公元前615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露了军情,主帅赵盾削了胥甲的官爵,逐其到卫国,而后起用胥甲之子胥克。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到了晋厉公姬寿曼执政时期,以胥克之子胥童为上卿,胥童与当时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晋厉公,胥童遂被其杀害。胥氏族人为避仇杀,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即改“胥”为“童”,称童氏,世代相传至今。
在该脉族人中,胥氏、童氏、臼氏同宗同源。
第六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贵族就分封在华胥(今陕西蓝田),在他的后裔子孙中,后来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华胥氏,后省文简改称分衍为单姓胥氏、华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胥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胥人,亦称胥吏、胥,是西周时期开始设置的官称,专职掌管商贾市场,纠惩违令者,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胥人属下有胥师,管理二十个市肆,就是二十家店铺,具体执行政令。
在典籍《周礼·地官》中记载“胥,掌其所治之政,袭其不正者……胥师,各掌之政令,而平其货贿、宪刑禁焉,查其诈伪饰行卖匿者,而诛罚之。”
胥人、胥师官位不高,职权却很大,肥油得很,犹如今天的工商行政管理者。由于胥人与民间百姓接触最多,后世将几乎所有的官吏皆称作“胥”,如将官衙差役称作“胥卒”、将其头目称作“胥魁”等等。
在胥人、胥师、胥魁、胥卒等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胥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汉之际官吏胥附,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胥附,是西汉末期“王莽篡汉”之后所设置的官位,取亲附之人的含义。
胥附职责单一,就是专职辅佐、辅导太子,职如侍从,秩比大夫,为王莽特设的“太子四友”之一。时任“胥附”者为尚书令唐林。“四友”指尚书令唐林为“胥附”,博士李充为“奔走”,谏大夫赵襄为“先后”,中郎将廉丹为“御侮”。
唐林,字子高,沛郡人,大致在汉元帝末年至刘玄更始末年间在世即公元前33~公元24年。他以明经饬行显名,后仕王莽授封建德侯,历公卿位(尚书仆射)。他曾数上疏谏正,有忠直节。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政权灭亡之际,唐林的后裔子孙为避祸及,纷散迁逃,其中有以先租官称“胥附”为姓氏者,改称胥氏,世代相传至今。
胥姓始祖
赫胥、胥臣、唐林。
迁徙分布
胥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
有学者认为,胥氏可追溯到上古帝王“华胥氏”(伏羲、女娲姓“风”),据说“其民鼓腹而游,含哺而嬉,莫知作善作恶”。另有出自“赫胥氏”一说。据传“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盖炎帝也”。
周宣王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为“支子”,妾子皆为“庶子”),封华胥国,周幽王时因避犬戎居琅琊,易姓胥。三十六世祖避黄巾乱迁豫章,六十八世祖于宋朝时期迁湘。
江西九江的《胥氏五修谱序》记载晋昭侯赐邑曲沃给叔父成师,号曰“曲沃桓叔”;桓叔第七子伋公列为公族,食采于蒲地为诸侯,其孙懿公为蒲吏,乃以职为氏(吏者,胥也),称胥懿。自懿至胥臣,止三世,城濮建功,而胥氏遂显于晋……臣生甲、甲人物表以孝友、贤能、行谊、文学、耆寿五类。
该谱中还记载了自周至清末六百六十一位人物的生平简略,以及烈女表以寿母、贤母、节母等三百三十七人;选举表分制科、进士、举人、贡生介绍了三十八人;明、清两朝的邑庠生、府庠人、武庠生介绍了四十二人。人物传记中有自周以来各朝一百八十七人、烈女四十五人的传记,并有胥鄜泉(临湘人,光绪时封中议大夫)的诗集、胥特夫(岳阳人,光绪时举孝廉方正)的杂文集。族务志类有祠祭志、族居志、坟墓志,记载了各地祠堂、各处坟山的图说及族居地点、人口、迁徙情况。宗规类有二十八条,其中家训分为孝友、刑于(讲夫妻之道)、拟续(讲教子之方)、睦族、勤业、励学、安贫、保富、正俗等篇章;内容有同姓不婚、兄亡不得弟纲兄妻、继嗣等规定和务正业、息口角、族务管理、祠堂管理等。
南北朝、宋、明之际,胥氏族人向今甘肃、山东、河北、江西、江苏、湖南、安徽、河南、东北、四川、黑龙江、新疆等地拓展。
明朝中叶以后,西北之甘肃、宁夏均有胥姓入籍,并有沿海之胥姓渡海赴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胥姓被迫入迁于今四川、重庆之地。历有清一代,渐有北方之胥姓入迁于内蒙以及东北三省。如今胥氏人口不众,但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典籍《百家姓》把胥氏的“郡望”定在“琅琊郡”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256年)指齐地琅琊(今山东胶南)。南北朝(公元420~479年)时期中原居民南迁,白下(今江苏南京幕府山)为“客籍”,也叫琅琊郡。《百家姓》编纂于宋朝,说明当时胥氏望族琅琊郡,不是在山东胶南就是在江苏南京。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有越王勾践迁都至此之说。秦朝统一六国后,在境内设琅琊郡,并附置琅琊县,治所均在琅琊(今夏河),郡境为山东半岛东南部。西汉时期治东武(今山东诸城),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下辖五十一县,包括今山东半岛东南部的海阳、即墨、崂山、胶县、胶南、沂水、营南、日照、五莲、赣榆(今江苏赣榆)及青岛等地。东汉朝时期琅琊国改治到开阳(今山东临沂)。晋朝时期改置为琅琊省。北魏时期治即丘(今山东临沂)。隋朝时期又复置琅琊县。唐朝时期又裁废,境地归胶州、诸城,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唐朝乾元初年曾废黜,后有沂州琅琊郡。从魏、晋朝时期琅琊国起,琅琊台及秦朝琅琊郡治均不属琅琊郡(国)。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琅琊堂以望立堂。
德政堂资料有待补充。
光裕堂资料有待补充。
……
历史名人
胥 臣(公元?~前622年待考),字季子;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氏鼻祖之一。曾跟从公子重耳(晋文公)出奔,胥臣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官拜司空,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
胥 甲(生卒年待考),胥臣之子;晋国人(今山西)。著名晋国将领。胥臣死后,周顷王四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了胥甲的官爵,逐到卫国。
胥童(生卒年待考),胥甲之孙;晋国人(今山西)。晋国大臣。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晋厉公时,以胥甲之孙、胥克之子胥童为上卿。而胥童与当时晋国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晋厉公,胥童遂被其杀害。
胥偃(生卒年待考),字安道;丹阳人(今湖南长沙)。北宋官吏、骈文家。少年时苦学,后于宋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中进士甲科,官至翰林学士、开封知府。欧阳修二十岁时携带自己的文稿到汉阳,拜渴著名骈文家胥偃。胥偃读了他的文章,非常赏识,便把他留置门下,给予悉心指点,并携带他同赴京师(今河南开封),推荐参加国子监考试。后来,胥偃但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欧阳修后来终生感激胥偃的提携。胥偃为官谨慎,生活俭朴,做官前家有良田数十顷,后来都分给了族人。
胥作霖(生卒年待考),字泽民;江西宜黄人。南宋奇人。为地方治安作出过较大贡献,但他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其高风亮节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胥持国(公元?~1197年待考),字秉钧;代州繁畤人(今山西忻州)。著名金国大臣。经童出身。金章宗时曾出使南宋。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丞。他知道金章宗好色,阴献秘术,又结宠妃李妃,由此被信任,与李妃相表里,专擅朝政。好利躁进者皆趋走其门下。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被御中台劾奏,不久复起为枢密副使,佐完颜襄治军于北京。
胥 鼎(公元?~1226年待考),字和之,胥持国之子;金国人。金国将领、大臣。
胥必彰(生卒年待考),字德镇;湖南常德人。明朝大臣。官职是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对朝廷命官的监察。他忠于职守,权贵犯错,也直言不讳。因为他自己严正清明,所以那些对他不满的人也只好认输。更多的人赞扬他,称他为“真御史”。后历任福建按察使、浙江参议、左佥都御史,巡视广东。
胥文相(生卒年待考),字士衡;巴陵人(今湖南岳阳)。著名明朝大臣。
胥克寻(1892~1934),四川巴中江口区人(今四川平昌)。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胥光义(1916~),别名许鑫,胥克寻之子;四川巴中江口区人(今四川平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曾主编《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卷》的《当代中国军队后勤工作》,参与编写《中国革命老区》等。
胥治中(1917~1994),湖北石首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将。
胥少汀(1921~),山东恩县人(今山东平原)。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少将。
胥佩菱(1927~),女;四川成都人。著名医药学家、抗癌药研制专家。
胥 彬(1928~),江苏人。著名现代药理学家。
胥 峥上海人。教育家、环境学家。
胥惠民(1940~),陕西蓝田胥家村人。古典文学专家。
胥廷周(1941~),云南麻粟坡人。著名医学家。
胥力浦(1951~),江苏南京人。著名现代美术家。
胥洪模医学家,前列腺医科专家。
胥肖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青岛基地政治部主任。
胥昌忠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少将,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
胥宏达《空中英语》杂志社社长。
胥午梅(1962年6月6日~)安徽省合肥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