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我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在吃各种肉肉、吃鸡蛋、吃各种豆豆等等,其实这会让我们人体摄入多种含氮化合物。氮元素和碳、氢、氧等其他元素一样,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在自然界,氮元素是如何循环的呢?
氮是地球上生命体的必需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分子,是细胞核中核酸、酶、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地球上,植物的生长更离不开氮元素,缺乏氮元素,植物将无法生长。大量的氮元素被用于制造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分子。在空气中,大约含有大约78%的氮元素,但它们不能直接被植物利用。空气中的氮气经过微生物,转化为氨态氮和硝态氮,才能通过植物的根系被吸收,用于构建植物体内的有机分子。
展开全文
自然界氮循环的第一步是大气中以氮气形式存在的氮,通过氮化作用被转换成氮,然后通过消化作用变成亚硝酸盐,然后变成硝酸盐,上诉过程均依赖于土壤中的细菌完成。当通气性良好时,中性和碱性的土壤环境,有利于硝化细菌的生长。
当植物死亡后,固定态的氮,将重新返回到土壤中,它可在生物体和土壤之间循环多次,直至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以氮气和其他含氮气体的形式重新返回到大气中,这个过程叫反硝化作用。
土壤中的反硝化作用,不仅引起农业氮素损失,产生的含氮气体还会引起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减少土壤氮素反硝化损失的途径。其中的一个方法就是控制反硝化细菌的生态条件土壤通气越好,氮的含量越高,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和反硝化作用就会越受抑制。
自从工业化以来,化学氮肥和化石燃料的消耗量陡然升高,活化氮的数量猛增。使与氮循环有关的温室效应、水体富营养化和酸雨等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
综上所诉,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命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而土壤环境包括土壤结构、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微生物等对氮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
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质中所含氮的量约为其重量的16%。我们可利用这个数据来计算某些食物的蛋白质含量,利用化学分析的方法估计出食物中的氮含量,然后我们便可计算出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例如,分析结果,我们知道一块肉中含有3克的氮,而氮占蛋白质总重量的16%,所以我们把3x6.25(N=10016=6.25),就得到18.75克,这就是这块肉中蛋白质的含量。
在我们人体的尿液中我们也可发现氮的存在,这是体内的蛋白质经酶分解后所释放出来的。将尿液中的氮重量乘以6.25,我们就可知道原来有多少蛋白质被分解,这些蛋白质可能来自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身体组织或氨基酸池中的氨基酸。,当我们禁食时,所排放出的氮代表体内所利用蛋白质的量——包括作为能量的蛋白质及组织新陈代谢所用的蛋白质。
因为并没有进食,排出的氮量要大于摄取的氮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说,此时身体处于负的氮平衡状态。当摄取的蛋白质足够身体所需,且量相等时,此时,身体就处于氮平衡的状态下。成长中的动物及儿童通常会摄取较多的蛋白质,以维持发育所需,摄入的氮量要大于排出的氢含量,此时,身体就处于正的氮平衡状态下。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处于何种氮平衡状态,有利于饮食的调配。由此种平衡状态,我们可获知身体的健康状态。
除非是在医生的指示下进行禁食,否则,持续性的负氮平衡是不正常的现象。无论何时,身体出现氮的负平衡,就表示身体健康或饮食出了问题。同样地,氮的正平衡状态只出现在发育中的儿童身上,出现在成人身上也是不正常的,饮食健康的成年人,应该维持在氮平衡状态下才是正常的。
人体八种必需氨基酸中的缬氨酸,它具有刺激的作用,它是肌肉代谢,组织修复及维持体内适当的氮平衡所必需。缬氨酸被发现在肌肉组织中有高浓度,他是支链氨基酸之一,也就是说它可以当做肌肉的能量来源。
氮平衡是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概况的一种指标,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和分解量处于动态平衡。
1.零氮平衡。摄入氮等于排出氮叫做总氮平衡。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和分解量处于动态平衡。一般营养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就属于这种情况.
2.正氮平衡。摄入氮大于排出氮叫做正氮平衡。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于分解量。生长期的儿童少年,孕妇和恢复期的伤病员等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在这些人的饮食中,应该尽量多给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负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叫做负氮平衡,即由食物中摄入的氮量少于排泄物中的氮量。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慢性消耗性疾病,组织创伤和饥饿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消瘦,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患者的伤口难以愈合等。当碳水化合物供给不足时,或处于病态、紧张状态时,都会影响机体的氮平衡。当长期处于负氮平衡时,将引起蛋白质缺乏、体重减轻、机体抵抗力下降 。
缬氨酸被发现在肌肉组织中有高浓度,他是支链氨基酸之一,也就是说它可以当做肌肉的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