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常喝豆浆会导致乳腺癌”的说法一直在网络上流传。受此观点的影响,很多女同胞都不再敢喝豆浆,甚至彻底与豆类食物断绝关系。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号称“植物奶”的豆浆真的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吗?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豆浆致癌说”的理由。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摄入足够量的植物雌激素会使乳房增大(听起来似乎不是一件坏事);而接下来,话锋陡转,乳房增大、乳腺导管扩张、导管上皮细胞受到刺激后会由正常发育到异常增生,这时就会出现癌变的可能。怎么?这豆浆和乳房还是相爱相杀的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揭晓真相。
乳腺癌与雌激素
雌激素是女性之所以成为女性的根本原因,在女性一生中各个阶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如若雌激素水平升高,会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的刺激,改变体内内分泌环境,导致细胞恶变,诱发乳腺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内源性雌激素水平持续增高或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均可使乳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植物雌激素不致癌、还抗癌
大豆中的异黄酮类物质与人体内源性雌激素化学结构颇为相似,所以被“草率地”冠以“植物雌激素”之名,但其实植物雌激素和人体内的雌激素并不是一回事,它的效用也远不及内源性雌激素及合成雌激素,大概仅为合成雌激素的千分之一至几十万分之一。
要搞清植物雌激素致不致癌,要明白雌激素在体内发挥作用的原理。人体内存在着雌激素的“受体”,当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后,就会发挥雌激素效应。
植物雌激素自带“智能识别”功能,对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起着神奇的双向调节作用。人体内的雌激素不足时,大豆异黄酮会以“补充”的方式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增加雌激素效应;当人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时,大豆异黄酮又会以“竞争”方式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挤掉活性较强的人体内的雌激素,让其无“用武之地”,而“成功上位”的大豆异黄酮雌激素活性又很弱,因而可以达到抑制体内雌激素的作用。
,从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角度讲,大豆异黄酮类物质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大大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是不折不扣的天然防癌抗癌物质,还对乳腺癌患者病情的恢复有帮助。早在2008年,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杂志《癌症》(cancer)上的文章《国际乳房健康和癌症指南》就表达过此观点。
流行病学研究也早已经证明,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人,与亚洲人摄入大量的大豆及大豆制品的饮食习惯有关(欧美国家的饮食中一般不含大豆及大豆制品,大豆异黄酮摄入量过少)【1】。
有学者研究了上海市5042名20岁~75岁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现吃豆制品可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该研究结果2009年发表在美国权威医学杂志《JAMA》上【2】。
所以说,在这件事情上,“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豆浆是无辜的,甚至遭受了不公正的“以怨报德”。
动物性雌激素要谨慎摄入
需要注意的是,与植物雌激素不同,动物性雌激素食品一些女性要谨慎摄入。医学研究证明,蜂胶、蜂王浆、雪蛤等补品,含有大量动物性雌激素,如果经常过量服用,对女性无益,尤其是患有乳腺疾病的女性。
,一句,豆浆是个好东西,不但不致癌,反而还防癌。“常喝豆浆容易乳腺癌”的说法属于无稽之谈。
,豆浆虽好,但也要科学饮用。由于豆制品中蛋白质含量比较高,所以肾脏功能不好的人最好控制食用量,以免加重肾脏压力,出现水肿等症状。,由于豆制品中嘌呤含量较高,痛风患者也要尽量少食用。健康人群在喝豆浆的,要相应减少肉类的摄入。
,在大豆和豆制品的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变质,加工器材、包装材料要定期消毒,如果出现污染变质是有致癌隐患的。
参考文献
【1】Dellapenna D. Nutritional genomics: Manipulating plant micronutrients to improve human health. Cancer and Metastasis Reviews, 1999, (16) : 265-280.
【2】Xiao Ou Shu, et al. Soy Food Intake and Breast Cancer Survival. JAMA, 2009, 302(22): 2437-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