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关于大同的资料

  • 生活知识
  • 2023-09-13 11:01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古代雕刻艺术宝库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选自《民主》2011·4陈广明

山西大同作为国务院首批批准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自北魏建都(当时称平城)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大同现仍保存着丰厚的古都历史文化遗存,体现着皇城气象。有体现北魏宫城文化的平城遗址;有体现北魏礼制文化的明堂遗址;有体现北魏皇帝皇后陵寝文化的北魏金陵、方山文明太后陵;有体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北魏遗存北岳恒山悬空寺;更有体现佛教政治化、本土化,体现中外文化、汉夷文化相融合,体现北魏前、中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云冈石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堪称是一部北朝佛教史;又可谓是北魏历史博物馆;又是一部鲜卑民族志;它又是一部平城风俗通。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千米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千米,气势恢弘,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造像51000余尊,最大的17米,最小的2公分。石雕面积18000余平方米。石窟规模之宏伟,雕刻艺术之精湛,造像内容之丰富,堪称公元5世纪后半叶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陈列馆”,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古代雕刻艺术宝库。云冈石窟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8年被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公元四世纪末期,控制了黄河流域以北大部分地区的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王朝。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398)从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迁都平城,到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八年(494)又从平城迁都洛阳,大同作为北魏封建统治的中心近一百年之久。云冈石窟即是在北魏王朝的中期开凿的。

展开全文

北魏皇帝崇佛是云冈石窟开凿的重要条件。据《魏书》记载,道武帝“好黄老览佛经”。他在征服各族的战争中,“见诸沙门、道士,皆致精敬,令军族无所犯”。公元398年又下诏在京城建立五级浮图,建耆阁崛山殿、须弥山殿以及讲堂、禅堂等。明元帝时,“又崇佛法,建立图像,仍令沙门,敷导民俗”。太武帝于太延八年灭北凉,“太延中,凉州平,徙其国人于京邑,沙门佛事皆俱东,象教弥增矣”。太武帝灭凉后将凉州僧徒三千人、宗族、吏民三万户迁到平城,其中不乏长于造像的工匠和著名高僧。这都为云冈石窟的大规模营造创造了良好的人力物力条件。这是北魏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至此,素称发达的凉州佛教东传,北魏佛教迎来了兴盛时。但由于太武帝晚期倚信儒士崔浩和道士寇谦之,开始崇道排佛。太平真君七年(446),太武帝下诏毁灭佛法,演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坑沙门,毁诸佛像”的废佛事件。,文成帝继位后,立即下诏复法,佛教以更大的势头发展起来。文成帝复法的直接结果,便是云冈石窟大规模的营造。1600多年前,北魏大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云冈石窟“武州川水又东南流,水侧有石,祗洹舍并诸窟室,比丘尼所居也。其水又东转,径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可见其壮丽景象。

随着北魏都城的南迁,全国的佛教中心也随之南移。即使这样,北魏以后的各代都曾对云冈石窟进行开凿与完善,据《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唐贞观十五年(641)守臣重建。”辽代也对云冈石窟进行过大规模的修整,当时先后修建了从现编第1号窟至第20窟的前接木构阁楼的石窟十寺一通乐(第1、2窟前),二灵岩(第3窟前),三鲸崇(第5、6窟前),四镇国(第7、8窟前),五护国(第9、10窟前),六天宫(第11、12、13窟前),七崇福(第16、17窟前),八童子(第18窟前),九华严(第19窟前),十兜率(第20窟前)。但可惜的是这十座巍峨壮观的木构建筑于辽末毁于兵火。现存于第5、6窟前的木结构阁楼是清代初期重新修建的,此两座大型木结构建筑历经350余年,不仅巍然屹立,更以其巨大的遮风挡雨功能,使两个大型洞窟中的艺术造像保持了相对的良好状态。康熙皇帝于1697年“行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四字,非常可惜的是匾额毁于“文革”期间。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参观云冈石窟,当场作出要“三年修好”云冈石窟的指示“不管怎么样,云冈石窟艺术一定要想办法保存下来。”

云冈石窟从东到西绵延一千米,在这绵延一千米的石窟群中,雕像大至17米,小至2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按布局划分,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像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窟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和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按其开凿时间、洞窟形制以及造像风格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大像窟,主尊造像均为13米以上,佛像身材挺拔健硕、雕刻朴拙浑厚,带有浓重的西域格调;中期为佛殿窟及塔庙窟,人物形象雍容华贵,潇洒俊逸;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皇家工程基本结束,下层官吏、贵族、僧尼、信士造像之风不断,开凿窟龛200余个,属晚期工程。这里仅将最有代表性的几个石窟略作介绍

第3窟位于云冈石窟东部,又称灵岩寺。洞窟崖面高25米,宽50米,窟内可容3000多人,是云冈石窟最大的洞窟。

洞窟平面呈凹字形,分前后室,前室顶部是洞窟外部的巨大平台,长50米,宽7.5米,平台东西两侧为山体斜坡立壁,壁上开龛造像。两端各雕一高5.3米的方形三层塔。中间雕有一个弥勒洞,洞的北壁正面为盝形帷幕龛,主像交脚弥勒坐于狮子座上,两侧各雕一双手合十的善财童子。洞窟后室两端雕有主像阿弥陀佛,高约10米,两侧各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高约6米。三尊造像面部圆润丰满,花冠精美细致,衣纹流畅自然。此窟为北魏二期造像窟。

第5窟为最大的佛像窟,称“大像窟”,

形制与早期洞窟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高17.4米,宽18.7米,进深13米。窟内主要造像是“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主像为释迦牟尼,高17米,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结跏坐于洞中央,两腿盘坐宽15米,中指长2.3米,耳长3.4米,佛像经后世包泥、彩绘、贴金,是云冈石窟中包泥彩绘中艺术水平较高的一例。

从第16到20窟称为“昙曜五窟”,是开凿最早的石窟,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位于石窟群西部,这些洞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佛教石窟造像的精华。

昙曜五窟主像形体高大,气势磅礴,高度都在13米以上,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形象,占据窟内主要空间,洞窟平面呈穹窿顶,马蹄形,一门一窗,外壁满雕千佛。

16窟主像释迦牟尼高13.5米,赤脚站立在莲花台上,波状纹发髻,面貌俊逸,象征当时下令开凿石窟的文成帝拓跋濬。

17窟主像交脚弥勒菩萨高15.6米,是石窟群中最大的一尊交脚弥勒菩萨像,高肉髻,面部丰满,形体魁伟,象征还没有继位就死去的景穆帝拓跋晃。

18窟主像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牟尼立像,高15.5米,面颊丰圆,眉眼细长,鼻梁高挺,右手下垂,左手持衣角执于胸前,象征北魏灭法的太武帝拓跋焘。

19窟主像释迦牟尼高16.8米,结跏趺坐于洞窟的中央,是云冈石窟的第二大佛像,象征北魏第二个皇帝明元帝拓跋嗣。

20窟前立壁已坍塌,佛像显露在外,称“露天大佛”。主像释迦牟尼高13.7米,高肉髻,面相方圆,两耳垂肩,深目高鼻,眉间有白毫,蓄八字须,嘴角上翘,双肩齐挺,双手作禅定印,身材魁梧慈祥,被称为“云冈石窟的外交大臣”,象征北魏的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该佛像不仅是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杰出作品,也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

民进著名老前辈郑振铎、谢冰心夫妇等都对大同情有独钟。

1934年7月,郑振铎和谢冰心夫妇等作家一行,从北平到包头旅游时,在大同逗留了六天,先后游览云冈石窟等许多名胜古迹,沿途写了《西行书简》一书。他写道“过大同的人,没有一个不熟于云冈石窟之名。这是北魏时代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宝窟。我憧憬于兹者已有好多年,到大同的目的,大半游云岗。”

冰心在《大同日记》中写道“(云冈石窟雕刻)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蹄、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迹,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民进中央现任副主席冯骥才在刚刚出版的《大同雕塑全集·总序》中写道“自北魏至清代长达一千年的岁月里,大同雕塑是一册厚重的艺术史,代无空缺。”

如今,当你踏进修葺一新的云冈石窟大景区时,呈现在面前的是“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的新景致。在云冈石窟,可以一睹世界级的雕刻艺术;可以领略佛教的新严法象和震慑心灵的佛影梵形;还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去凭吊那个逝去的北魏王朝;更可以去追寻那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鲜卑名族;看罢石窟,还可以引发你去体味石头佛陀的魅力,给你留下几许疑窦和几多萦怀,令你回味无穷。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