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生活知识 >

常见水生植物图片及名称 常见水生生物图谱

  • 生活知识
  • 2023-09-13 12:32
  • 来源:www.renliuw.cn
  • 生活知识

  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类型繁多,目前已确认544种

  目前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昆虫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等)、植物(乔木、灌木、草本)和微生物(细菌、病毒)中都能够找到例证。在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近10年来,中国相继发现了西花蓟马、Q型烟粉虱、三叶草斑潜蝇等危险性与爆发性物种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种。,中国潜在入侵物种截获频次也急剧增加。

  由于中国南北跨度5500km,东西距离5200km,跨越50个纬度及5个气候带(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能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本地物种生存以致威胁生物多样性,还可能成为新疾病的病源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外来物种入侵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大举入侵”的福寿螺

  

  福寿螺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80年代引入台湾、广东等地,最初价值很高,颇受欢迎,但其肉质松软,缺乏本地田螺的香脆,致使销路大减,人们被迫弃养,福寿螺成为河道、水沟、池塘的野生生物。由于福寿螺食性杂、繁殖力强、发育速度快,很快便成为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上海等地的有害动物,福寿螺经常啃食水生植物叶片和茎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在广西鹿寨县,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m2,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危害莲藕,幼螺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莲叶,致使叶片成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等其它水生植物。,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目前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尚未开展生物防治。

  全球“通缉犯”——巴西龟

  

  巴西龟

  巴西龟也叫红耳龟、红耳彩龟。巴西龟的原产地并非位于巴西,而是生存于北美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流域。它被不少家庭当作宠物来养殖或观赏用宠物,但仍有餐厅拿来做为食用动物料理。,如今它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成为全球“通缉犯”。巴西龟繁殖力强,存活率高。它和本土龟的“联姻”,导致了本土淡水龟类的基因污染,严重影响了本土龟的生存环境。不仅如此,它还是沙门氏杆菌传播的罪魁祸首,这些病菌已被证明可以传播给包括人在内的恒温动物并在其中流传。近些年来,由于宠物弃养、宗教放生以及养殖逃逸等因素,导致巴西龟在中国野外普遍存在,并呈迅速蔓延之势。在湖南的湘江、广东的珠江、上海的苏州河、浙江西湖、钱塘江和长江江苏段等地,均有生活在野外的种群。目前中国法律已经禁止进口巴西龟,但尴尬的是目前国内并没有法律、法规限制巴西龟的销售,,真正要从市场上让巴西龟消失很难。

  “田园杀手”——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原产地为非洲东部,但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非洲大蜗牛的侵害对象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目前,对非洲大蜗牛的防治主要采取机械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

  “世界十大害草”之—一一凤眼莲

  

  凤眼莲

  原产于南美洲的凤眼莲(又称水凤仙或凤眼莲)是外来物种破坏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被列为“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凤眼莲是一种水生漂浮植物,于1901年作被引入中国,上个世纪曾作为猪饲料推广,后来在全国各地大量繁殖,造成严重的环境灾难。凤眼莲的繁殖速度极快,它以每周繁殖一倍的速度滋生,在中国南部水域广为生长。凤眼莲本身有很强的净化污水能力,但大量的凤眼莲覆盖河面,容易堵塞河道、影响航运,还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底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产品产量;它能够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底,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覆盖水面,影响生活用水;滋生蚊蝇。凤眼莲大面积形成时,不仅使水体内正常生物系统所需的氧被耗、光被遮,连自然的水表气氧交换也被封住。滇池、太湖、黄浦江及武汉东湖等著名水体,均出现过凤眼莲泛滥成灾的情况,耗费巨资也无法根治。凤眼莲造成的危害比滇池和太湖发生的蓝藻水华还要严重,以致有专业人员把凤眼莲之害称为“生态癌症”。目前,防治凤眼莲主要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人工及机械打捞和综合治理等方法。

  “植物杀手”——薇甘菊

  

  薇甘菊

  有着“植物杀手”之称的薇甘菊原产于中美洲,在原产地有多达160多种天敌,包括昆虫和菌类等。由于在广东缺乏天敌制约,薇甘菊疯狂蔓延,2008年来已广泛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严重破坏地区的生态环境。薇甘菊往往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它植物。它们见草粘草,见树缠树,生长速度快,且种子易随风飘散,落地后可迅速向周边区域蔓延覆盖。受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薇甘菊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目前,防治薇甘菊主要采取人工连续清除法,化学方法和种植遏制薇甘菊危害树木法。

  人类和农作物共同的威胁——豚草

  

  豚草

  豚草又名艾叶破布草、美洲艾,豚草吸肥能力和再生能力极强,植株高大粗壮,成群生长,有的刈过5次仍能再生,种子在土壤中可维持生命力4~5年,一旦发生难于防除。豚草花粉是引发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症的主要病源。有专家认为豚草花粉是花粉类过敏原中最重要的一种,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甚至由于导致其他并发症的产生而死亡。

  豚草还可以侵入各种农作物田,如小麦、玉米、大豆、麻类、高粱等。豚草在土壤中消耗的水分几乎超过了禾本科作物的两倍,在土壤中吸收很多的氮和磷,造成土壤干旱贫脊,还遮挡阳光,严重影响作物生长。豚草的叶子中含有苦味的物质和精油,一旦为乳牛食入可使乳品质量变坏,带有恶味。豚草还可传播病虫害,如甘蓝菌核病,向日葵叶斑病和大豆害虫等。目前对付豚草主要采用人工、机械防除、化学防除和生物防治等手段。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一旦形成便难以根除,而如何做好预防工作以及尽快解决已经形成的种种问题是摆在中国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无痛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