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千百年来,虎被赋予果敢、勇毅等丙离,年包成为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虎是力量的代表。自然界中的虎,体格强壮、动作敏捷,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充沛的活力。在中国人的文化视野里,虎不仅被用来形容体魄的强健、身姿的矫健,更指代精神的焕发、力量的凝聚。中国人笔下的虎,有叱咤风云的“虎啸而谷风至”,有威武刚猛的“气吞万里如虎”,有自信豪迈的“虎踞龙盘今胜昔”。对虎的推崇与赞赏,饱含着人们对力量的不懈追求,更激励着人们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不断开拓进取。
虎是勇敢的象征。古往今来,能够彰显勇敢、无畏的人和事,也往往与“虎”联系在一起。革命年代,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满身虎气”的徐海东大将,骁勇善战、身先士卒,先后9次负伤,身上留下17处伤疤。抗战时期,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
美国“飞虎队”,冒险开辟驼峰航线,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成就了一段国际合作的佳话。改革开放后,广东的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四地,敢于开拓、勇当先锋,创出了“广东四小虎”称号……像虎一样不惧艰险,像虎一样勇毅前行,英勇无畏的气概与精神,支撑着人们在时间画卷中,书写下一段段激越人心的英雄传奇和奋斗史诗。
中央领导人号召“保持勇毅笃行的坚定,展现虎虎生威的雄风,努力争取新的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奋进在虎年,就是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胜利不会自动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不管是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还是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无论是推进“双碳”工作,还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哪一项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哪一项不需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猛虎下山的气势和虎略龙韬的智慧勇毅前行,我们定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30日《奋进在虎年》)
材料二
古代,成年人尚且忧虑自身安危,婴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是一次堪比“闯关”的生命之旅。在古人眼里,尚在襁褓的婴儿弱小而毫无抵抗力,自然会用各种各样的仪式为其驱灾避瘟。能“噬食鬼魅”的虎,自然也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
展开全文
宋人罗愿在《尔雅翼》中记载“古者胎教,欲见虎豹勇击之物”,孩子未出生之前,求子如虎,出生之后又给婴孩戴虎头帽,着虎头鞋,有时还穿虎皮衣,以祈求如虎子般健康。
虎形的玩具在古时并不少见,商代遗址中就曾出土灰陶烧制的卧虎以及小型玉雕虎,可以时常佩戴于身。到了清代,多地有制作布老虎的习俗。
与布老虎一样色彩缤纷的民间工艺,还有虎头帽。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出土于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这个婴儿俑头戴虎头帽,身着衫,外裹襁褓且在身前系有三条打结的绑带,衣帽处的细节塑造细致,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婴孩服饰的样貌,也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
(摘编自王静《老虎在民间的身份》)
材料三
在武松被施耐庵塑造出来之前,古人笔下那些真真假假的伏虎英雄早已多不胜数,但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
洪荒时代的人类要生存,不可避免要与猛兽斗争,而群兽之中又以虎最为凶猛。清代时大面积山林地带的垦殖,破坏了虎的栖身之所以及老虎赖以生存的食物链,大大缩小了人类与老虎间的距离,导致虎患横行,猎虎行为自上而下广为流行。
对帝王们的狩猎战绩,老百姓并不怎么买账。毕竟帝王将相们的狩猎,大抵还是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武松在打虎英雄榜上的人气吊打历代帝王,还有个重要原因,他虽然是喝酒后不信邪上虎山,但打死景阳冈上的老虎,客观上是为当地除虎患,属于为民除害之举。可以这么说,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
老虎何辜,怎么就成了“暴”和“害”的代表?其实还真不算冤,数千年来猛虎下山以人为食的事例数不胜数,甚至多有群虎围村、屠村的惨剧,以至于自古以来就诞生了“虎患”这一专有名词。老虎既然已称之为“患”,人们自然人流网希望有英雄出来扫除祸患。据《华阳国志》记载,战国时期“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百姓深受其苦,逼得朝廷亲自出面号召打虎。当时在位的秦昭襄王发出诏令,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称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诏令发出后,几位少数民族勇士制作白竹弩,最终射杀了白虎。
(摘编自周渝《古代文学中为何总有“打虎英雄”出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只要如虎一般果敢、勇毅前行,保持历史主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就能在新征程上创造奇迹。
B.奋进在虎年,因为胜利不会自动走来,所以我们必须要激发“虎气”、使出“虎劲”,自己走向胜利。
C.艺术源于生活,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
D.打虎文化历来受民间推崇,因为其内核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龙吟虎啸”“卧虎藏龙”“龙骧虎视”“燕颔虎颈”“龙韬虎略”等词语与古人对老虎的崇拜不无关系。
B.体悟虎的品格,弘扬虎的精神,使出虎的干劲,能体现中国人的精气神,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
C.最早的孩童佩戴虎头帽的实物例证是韩森寨唐墓中的虎头帽襁褓俑,由此可知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
D.就算周武王有“禽虎二十有二”之记载,康熙皇帝有“日射三虎”的打虎逸闻,但都远不及武松有名。
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古人认为虎子方生三日即有食牛之气,孕妇把看虎豹飞跃的图画当作胎教。
B.唐宋时期,北京、苏州有“编线为虎形,系小儿胸前,谓之老虎花”的习俗。
C.明末清初,晋、陕等地有端午节给儿童做艾虎肚兜,身上挂艾虎香包的传统。
D.追求养生之道的古人,为了安眠宁神,将虎化为枕头,镇妖辟邪、守护美梦。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4分)
5.千百年来,虎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从神坛跃入民间。请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虎”会成为年画中的常见元素。(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萨赫勒荒原
朱山坡
抵达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那天,一个叫萨哈的黑人来接我,他给中国援非医疗队当司机有三年多了。
按原计划安排,我下个月初才去接替援非满两年的老郭,但老郭突然病倒,抢救无效去世了。老郭一走,津德尔地区医疗队就缺少拿手术刀的医生了,而那里等待做手术的病人排起了长队。我只好提前出发。
“穿过萨赫勒大荒原就是我们的驻地。”萨哈开车很专注,话不多。
路边全是荒凉的灌木、荆棘和草甸,并朝着四周蔓延开去。一堆堆,一丛丛,像是一个个部落。每一棵树、每一只鸟、每一根草,紧挨着搀扶着度过漫长的岁月和亘古的孤独。
“老郭就是一座最高的山。”萨哈拍了拍方向盘,不容我置疑。
怎么突然说到老郭了呢?我纳闷,说“我不认识老郭,只知道他是天津市著名的外科医生。”
“你怎么不认识老郭呢?”萨哈惊讶地质疑我,并朝我投来不满的目光。
“中国有很多跟老郭一样技术高超的医生。”
“我知道。但老郭不仅仅是一个医生……你竟然不认识老郭!”
“要不,我们聊聊老郭?”
萨哈的脸上突然布满了悲伤,连皱纹的缝隙里都堆积着难过。好一会儿也不吭声,只是喉咙咳了咳,像是被什么卡住了。看到此情景,我也不好再提老郭了。
荒原越来越苍茫,阳光越来越刺眼。尽管车子一路颠簸,我还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我是被急刹车惊醒的,只见一个身材高瘦的黑男,双手张开,拦住了去路。
我大吃一惊。在尼亚美时就被告知,近年来由于旱灾,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疾病盛行,饿死、病死的人随处可见,有些地方并不太平。去年法国一支医疗小分队在穿越萨赫勒荒原时便遭遇了悍匪,两个医生和一个司机被枪杀。
萨哈伸头出去质问“尼可,你要干吗?”
原来认识,我悬着的心顿时放了下来。萨哈耸耸肩对我说“他是我儿子。”
“祖母要去津德尔看郭医生。”尼可焦急地说,“郭医生是被魔鬼缠上了,祖母说
要给他驱魔。”
“郭医生去了尼亚美……”
“祖母说了,只要魔鬼还缠着郭医生,即使郭医生回到了中国,她也要去找到他。”
萨哈凑近我,轻声而严肃地说“不要告诉他郭医生已经去世了。”
“尼亚美的中国医生很厉害,把他的病治好了。”萨哈说。
我挤出笑容对尼可说“是真的。郭医生休息几天就回来。”
“太好了,祖母可以放心了。”尼可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萨哈突然又悲伤了,转过身来,不让尼可看到他的神色,
我们重新出发,但刚走出十几米,萨哈突然停下车往回跑,原来尼可瘫倒在路边了,我也直奔过去。
尼可的额头好烫,身子在颤抖,还在流鼻涕。他说“我在这里等了两天两夜,没有吃的,连一滴露珠也没有。”
我赶紧取来炼乳和黑麦面包给他,但被萨哈夺回来还给了我。
“你不能送他任何东西。因为对其他人不公平。真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萨哈好像在给我普及常识。
“能送给我吗?”尼可盯着炼乳羞怯地问,“我想让祖母尝尝,我不会动,只给她尝。”
我尊重常识,但不顾萨哈的反对,我答应了。尼可似乎一下子恢复了力量。萨哈看到我态度坚决,愧疚地闭上了嘴。后来,我们继续上路,萨哈主动跟我聊老郭。
“去年,老郭给尼可祖母做过摘除白内障的手术,使她瞎了十五年的眼睛重见光明。我的两个儿子患脑膜炎,都快死了,也是老郭治好的。尼可祖母对老郭感恩戴德,视他为儿子。上个月,她靠吃野果和露珠走过大荒原来见老郭,说他被专门对最好的好人下手的恶魔缠住了,要替他驱魔。老郭不相信这些,老太太就蹲在手术室门外哭,哭得很伤心。”
……
“老郭每天都要做两三台手术,经常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本来他身体就比较瘦弱,终于扛不住了。那天给一个病人做完手术后,他突然昏倒在手术台前……”
我的视线模糊不清,泪水不知道什么时候溢了出来。
萨哈突然把车停了下来,质问“你认识老郭,对不对?”
“他是我的博士导师,他有心脏病,很危险,要我替他隐瞒。他说哪怕他死了,也要替他隐瞒。两年前,本来是我来这里的,但老郭跟我抢。他说他一定要去援非,这是他最大的心愿。”我没有隐瞒住秘密,有些自责。但把秘密说出来,让我心里很舒坦。
我突然想起刚才尼可的样子,赶紧说,“停车,掉头。尼可可能患上疟疾了。”我为刚才自己的疏忽大意感到羞愧,如果老郭在,他肯定又会把我骂得狗血喷头。
萨哈没有听从我的命令,沉默了一会儿说“我知道。他只是患病而已。”
“你真冷血!老郭在天堂看得一清二楚,他不会原谅我们的。”
“你已经送给他一罐炼乳。这对其他人已经不公平。老郭已经救了我家许多人,如果我再让你救尼可,村里的人会说我替你们开车是为了谋私利、得好处。我宁愿死也不能那样做。”萨哈说,“而且日落前我们必须赶到。他们等着药物救人。”
我如坐针毡,几次要推开车门跳下去,但车速越来越快,车像是要飞起来。我狠狠地瞪了几眼萨哈,一次,竟见他泪流满面,泪水重重砸在方向盘上。我一下子便瘫软在座椅上。
夜幕降临前,我们终于穿越萨赫勒大荒原。
到了津德尔驻地的第二天,我便接替老郭开展工作。我的手术水平得到了同事们和病人的认可,说我不愧是老郭的学生。我总是想起尼可和尼可的祖母。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萨哈质疑“我”不认识老郭,向“我”投来不满的目光,心里对“我”充满了鄙视。
B.尼日尔遭遇了大饥荒,没有食物,所以尼可两天没吃没喝,最终导致他晕倒在路边。
C.“我”隐瞒认识老郭和萨哈让“我”隐瞒老郭去世的消息,都是出于对老郭的爱戴。
D.小说以救援为题材,以穿越荒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搭建了理解的桥梁。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老郭突然过世,“我”临危受命,接替他进驻医疗队,通过不同人物讲述同一个人的故事,风格虽然沉郁,但境界却高远。
B.小说通过描写萨赫勒荒原荒凉的景象,不仅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背景,也为小说增添独特的异域风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C.祖母徒步走过大荒原,想给老郭驱魔,这个情节既体现了祖母对老郭的爱,也推动了后文老郭生病去世的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较少,基本上由对话渲染情感,语言简洁明快,但作者注重锤炼词语,小说语言具有精炼之美。
8.小说涉及多个人物并形成复线结构,请结合全文简析这种结构的妙处。(4分)
9.作者曾说“我一直在努力让自己的小说有更深刻的思想,有更强烈的震撼力。”请结合文本谈谈这篇小说的震撼力主要体现在哪里?(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汉灵帝五年,曹操为典军校尉。献帝初平二年春,关东诸将以朝廷幼冲,迫于董卓,欲立幽州牧刘虞为主。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响应者,以义动故也。今幼主无昌邑亡国之衅,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建安元年秋八月,曹操在许,谋迎天子。荀彧曰“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今兆民怀感旧之哀,诚时,奉主上以从人望。”操乃西迎天子,董承等据险拒之。操问董昭曰“今当施何计?”曰“将军诛暴乱,五伯之功也。今留匡弼而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操曰“善!”遂迁都许。诏书下袁绍,责以“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绍上书深自陈诉。先是,绍患事有不便于己者,欲移天子都鄄城,使说曹操,拒之。郭嘉往见袁绍,谓绍谋臣曰“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遂去而就操。三年秋九月征袁术,术弃军走。五年复出兵战袁绍,绍军大溃。六年春三月,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或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十七年冬十月,董昭以为丞相有今日之功,不可久处人臣之势,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或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彧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
臣光曰孔子之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荀彧佐魏武而兴之,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①、光②,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臣以为使魏武为帝,则或为佐命元功,或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注】①高指汉高祖刘邦。②光指汉光武帝刘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B.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C.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D.曹操以袁绍新破/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绍既新败/宜乘其困/遂定之/若绍收其余/烬乘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操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典军校尉,西园八校尉之一,军中最高级别的军官,掌管京师附近的兵权,多由皇帝的亲信担任。
B.蒙尘,本义是蒙受尘垢。现多比喻美好的人、物受玷污或埋没,文中比喻帝王失去政权,流亡出奔。
C.五伯,一作“五霸”,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的五诸侯之长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D.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为最高礼遇。后因朝臣篡位多先邀九锡而成篡位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关东诸将因献帝年幼且受董卓控制而想废帝另立;曹操以献帝无大过而改立将令天下不安为由反对,针锋相对地表示支持献帝。
B.荀彧不仅能着眼于天下民望之大势向曹操建言,还能在具体的军事行动上审时度势为曹操谋划,是具有远见卓识的谋臣。
C.曹操挟天子诏令而重责袁绍,然后又断其欲借天子以求自保的打算;大败袁绍后即乘胜追击,不给对方卷土重来的机会。
D.曹操打着兴义兵辅幼主的旗号,在谋臣助力下征战豪强连连得胜,董昭以为他当进爵国公邀九锡,可谓正合其篡汉的野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留匡弼而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4分)
(2)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不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4分)
14.司马光、杜牧两人对荀彧的评价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中斋①韵(过吉②作)
文天祥
功业飘零五丈原③,如今局促傍谁辕?
俯眉北去明妃泪,啼血南飞望帝魂。
骨肉凋残唯我在,形容变尽只声存。
江流千古英雄恨,兰作行舟柳作樊。
【注】①中斋即邓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北上。②吉,指吉州,文天祥的故乡。③五丈原地名,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西。诸葛亮辅佐蜀汉时,功业未成,死于五丈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被俘北上,路过家乡,感慨万千,自伤功业不成,而今局促舟中,无车可坐,反问中语意沉痛。
B.“俯眉”摹写面部黯然神态,传达内心难言悲情,和明妃相似;但灵魂南飞,和啼血长鸣的望帝相仿。
C.颈联上下句各自对比,“唯我在”说家破人亡之恨,“只声存”写心神备受煎熬之苦,读来惨痛之极。
D.“兰作行舟柳作樊”,意为心似兰而身在樊,柳枝在此时文天祥的眼里,却成了羁縻身心的樊笼牵绊。
16.有人评论此诗“实事实情而用典虚拟,虚实相映相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3)春天到来,草木萌发,鲜花绽放。请写出古诗文中两句借花草表现优美景色的句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从只会墙上挂相框,到学着“实景布置”;从支起几张空桌子就开张,到如今张罗起多媒体影音手段;从讲述村子的历史,到发扬村风村德的教化之用…..分布在中国乡村的大小村史馆,照见着一代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也记录着生生不息的 。
忆乡愁,看变迁,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的新年俗。走进村史馆,村史馆馆长李洪浩追忆起当年 ,他的爷爷李义丰带领村民修建了最早的石泉湖水库,后来总共修了四座水库,使80%的土地变成了,水浇田,石泉湖村获得连年大丰收,成为沂蒙老区农业战线的典型。而“落难沟”村改名为“落满沟”村的趣闻更是折射出这个小村庄的百年变迁史。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村干部、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全村迅速变化,泥路变硬化路,窑洞变砖瓦房,接着又通了自来水,有了宽带网,村容 。随着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乡愁,不仅藏在耕耘桑梓的往事中,也藏在烟火百态的民风民俗里。修村史、扬村风, ,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物阜民丰 光辉岁月 焕然一新 久久为功
B.岁稔年丰 峥嵘岁月 日新月异 久久为功
C.岁稔年丰 光辉岁月 日新月异 计日程功
D.物阜民丰 峥嵘岁月 焕然一新 计日程功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
B.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
C.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和历史的“纽带”。
D.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乡村日渐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村史馆逐渐成为村民们寄托乡愁,留住历史的“纽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华灯初上,坐落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光溢彩,22条绚丽夺目的光影环绕着椭圆形的玻璃幕墙飞速流转,宛如速滑运动员在冰面纵情疾驰留下的道道轨迹。 ① , “冰丝带”的昵称似乎更能凸显场馆背后冰和速度结合的设计理念。总长13640米的彩釉玻璃发光管、3360块曲面和平板玻璃,共同构成了“冰丝带”轻盈飘逸、绚丽通透的外观。② ,在设计理念、技术工艺等诸多方面,都彰显出科技、绿色等特点,为奥运场馆建设树立了新标杆。
“冰丝带”采用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 )。建设者用158根强度等级为1570兆帕的高钒密闭索编织成一个巨大的索网状屋面,用120根斜拉索支撑起外侧幕墙,极大地节约了材料,用钢量仅为传统结构的四分之一。因为“冰丝带”内部需常年保持制冰环境,整个场馆相当于一台巨大的“冰箱”。空间越紧凑,能耗就越低,,设计者将场馆两侧屋顶向下弯曲,形成马鞍状,在确保比赛、观赛的前提下,③ 。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支撑起这一造型的是一套由外侧幕墙斜拉索、屋面索网和环桁架共同构成的钢结构“骨架”
B.一套由屋面索网、环桁架和外侧幕墙斜拉索共同构成的钢结构“骨架”支撑起这一造型
C.支撑起这一造型的是一套由屋面索网,环桁架和外侧幕墙斜拉索共同构成的钢结构“骨架”
D.一套由外侧幕墙斜拉索、屋面索网和环桁架共同构成的钢结构“骨架”支撑起这一造型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昼是夜的告别,死是生的告别,告别是生活的常态。对于告别,悲观的人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乐观的人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达观的人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其实,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
春光复始,适常如斯。二十一世纪已过完21个年头,我们,即将告别高中,开启另一段人生。展望未来,把握当下,回顾过往,岂能无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作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B(A.“只要……就“过于绝对。C.“武松成为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紧密相连“对应材料三第一段“拜《水浒传》所赐,武松成了几百年来最著名的打虎英雄。艺术来源于生活,小说家创作出的种种传奇也与人类原始狩猎中的伏虎文化息息相关”,张冠李戴。之所以武松成为最著名的打虎英雄,是因为《水浒传》这部作品。D.“打虎文化历来受民间推崇,因为其内核不仅在以猎虎来彰显力量与武德,而且在为民除害、除暴安良”对应材料三第三段“历来受民间推崇的打虎文化的内核并非以猎虎来彰显武德,而在除暴安良”,原文是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认为打虎文化的内核不是彰显武德。)
2.C(对应材料二一段“目前国内发现最早……可判断当时孩童已有戴虎头帽之俗”,可知“虎头帽襁褓佣”只是“目前国内发最现早”,而不是C项表述的“最早的”。“戴虎头帽之俗始于唐代”错误,原文是“当时孩童巳有戴虎头帽之俗”。)
3.D(材料二的观点是虎被天下父母寄予厚望保护自己的孩子。D 论证了古人很懂得利用虎的形象镇邪纳福。)
4.材料一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①总说虎是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②然后采用举例论证分别从虎是力量的代表、虎是勇敢的象征两个方面论述了虎的精神内涵③结合现实激励读者在虎年勇毅前行,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论证结构1分,①②③梳理文脉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①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②虎被视为力量的代表。
③虎被赋予果敢、勇毅、智慧等内涵。
④虎为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人们希冀借虎之威势驱灾避瘟,庇佑自己和家人(或表达长辈对晚辈健康成长的美好祝福)。
(每点2分,答三点即可;第①点必答立)②③④点答出其中两点给4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CA.并没有鄙视之意。B.尼可没吃没喝不仅是因为大饥荒,他的晕倒也不仅仅是因为饥饿,最重要的原因是生病了。C.萨哈让“我“隐瞒老郭去世的消息是不想让祖母伤心。)
7.C(并非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是暗示老郭的命运。)
8.明线是萨哈接“我”穿越萨赫勒大荒原去往中国援非医疗营队地。暗线是老郭的故事。(1分)以老郭为情感纽带,将五个人物串联,小说构思巧妙,多而不乱,繁而不散。(1分)明暗交织,丰富人物性格特点,让一个闪着人性光辉和有巨大威望的“老郭”形象逐渐完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也展现了萨哈的善良、坚忍,追求公平等性格。(1分)明暗交织,丰富主题。既歌颂英勇献身的中国好医生,也展现尼日尔人民的性格,更体现了中非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1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情节悲壮动人,具有震撼力。老郭隐瞒病情坚持援非,不顾身体连续工作,最终殉职;萨哈放弃救助尼可后“泪流满面”;祖母徒步穿越荒原只是想为老郭驱魔等,众多动人心魄的故事情节,催人泪下。(2分)
②人物形象高大,具有震撼力。一方面展现中国援非医疗队医者仁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尼日尔人民的坚韧、善良。他们追寻公平,不谋私利,始终感铭中国医生的付出。(2分)
③主题思想深远,具有震撼力。以医疗救援为题材,中国援非医生以及尼日尔人民,跨越文化,彼此理解与尊重,无不透露着命运与共的情义呈示出对于生命共有的珍惜、护佑与礼赞。(2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C(①“欲以其间击刘表荀彧曰”中“击”的宾语是“刘表”,故“刘表”后必须断句,而“荀彧”是“曰”的主,故语不能断②“宜乘其困遂定之”是一个连贯行为,都受“宜”字统领,故不断开③“余烬”一词比喻战败后残余的兵力,不能断开;④“乘虚以出人后”是独立句子,“则”作上下句连词引出结果,故应该在“则”的前面断句。综合排除,C项正确)
11.A(“最高级别的军官”错误,应该是中级军官。)
12.C(“然后又断其欲借天子以求自保的打算”理解错误,原文中有“先是”一词,是“此前”的意思)
13.Cl)现在留下来辅佐(天子)情势不利,只有移动天子大驾到许地去。(得分点“匡弼”“不便”“幸”各1分,句意1分)
(2)袁绍只想仿效周公谦恭礼待贤士,却不懂得用人的方法。头绪繁多却缺乏要领;喜欢谋略,但又没有决断。(得分点“下士”“机”“多端寡要”各1分,句意1分)
14.①评价不同。②杜牧对荀彧持批判否定态度,认为他力助曹操征讨天下时,可将他与汉高祖等皇帝相比,到曹操夺取天下的大势已定时才想起要留得一个尽忠于汉的名声;③司马光则给予荀彧堪比管仲济民之仁的评价,认为关键时刻不求做开国大臣的殊荣而冒着生命危险反对曹操称魏公、加九锡,是常人难以做到的尽忠于汉的举动。(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②③点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5.A(局促傍谁辕语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局促”就是“拘谨、拘束”的意思,“辕下”就是说车下。此句反用其意,谓局促相似,但欲伴车而不可得,表明国势不济,大厦将倾,实在已难有依傍,问中的深忧无奈交织纠缠,可扪可触。)
16.①首句用秋风五丈原典,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事迹,正可和作者勤王失败,抗元功业不成相比,星陨五丈原,被俘过家乡,一虚一实,憾恨尤深。
②颔联用典,前句中含着泪光北去的王昭君正是作者被押北上、不舍不甘的写照;后句“啼血南飞”,表现作者一路难以排解的悲辛和企望南归的苦愿,从表及里,勾连合辙。
③诸葛亮、昭君、望帝都是人们熟悉的典故,作者不言实事实情,而以之类比于已,时空、人事扩而广之,引人联想而返照彼身,其事不言而自明,其情不语而婉达,确有虚实相映相生之妙。
(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1)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3)示例一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示例二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示例三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8.B(第一空,物阜民丰物产丰富,人民生活富足。岁稔年丰年成好,农业丰收。横线前有“生生不息”修饰,加之此句讲的是乡村代代农民的历史,用“岁稔年丰”更合适。第二空,光辉岁月多指辉煌灿烂、奋发有为的年轻时代。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追忆当年用峥嵘岁月更合适。第三空,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语境中强调迅速变化,所以这里用“日新月异”强调村容的变化快。第四空,久久为功要持之以恒,银而不舍,驰而不息。计日程功指可以数着日子来计算功效。形容进展快,不久就可以成功。语境中强调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将乡村精神文明传承保护下去,用“久久为功”合适。)
19.D(A.“寄托”与“历史”搭配不当,且“物质条件”不是“使得”的主语;B.结构混乱,“物质条件在得到改善之后”其后的表述对象还应该是“物质条件”,而原句却转向了“越来越多的乡村”,中途易辙。语序混乱,介词“在”应置于句首。C.“随着……使得”句子缺少主语,应去掉“使得”;“寄托”与“历史”搭配不当。)
20.(l)“耕耘桑梓”代农事,“烟火百态”代农家生活百态。(2分)
(2)表达效果“耕耘桑梓”“烟火百态”以实代虚,把“农事”“农家生活”这些抽象的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1分)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使文笔简洁精练。(1分)引人联想,增添了特有的情味,投射出了村民对家乡农家生活的感怀。(1分)
(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C(括号前句子强调“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面设计”的造型,所以“这一造型”应紧随其后,而B、D两项强调的是“钢结构‘骨架’” ;A、D两项与下文先介绍“索网状屋面”,后介绍“斜拉索”的顺序不一致。)
22.①相较于国家速滑馆的“大名”
②“冰丝带”不仅有颜值而且有内涵
③尽可能最小化室内空间(尽可能满足节能要求)
(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①分析上文知道“国家速滑馆”即“冰丝带”,一个是“大名”,一个是“昵称”;且与下文“‘冰丝带’的昵称似乎更能凸显……”对比呼应。②应填递进关系的过渡句,上文介绍“冰丝带”的外观美,下文进而介绍“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技术工艺等内涵。③与上文“空间越紧凑,能耗就越低”相呼应,“场馆两侧屋顶向下弯曲”就是为了缩小空间达到节能目的。
23.一、题解
作文题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引导语,指出离别是人生常态,引用三句诗词说明人们对于离别有不同的态度。用“其实”作转折,引出中心句“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然后用“我与旧事归于尽,来年依旧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奔赴下一场山海,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对中心句进行阐释。“迎花开”“保持那一份热爱”“过往虽难忘,未来更可期”(阐释句)暗示考生所写内容不能围于离别的悲伤,而应放眼未来,健康向上。
第二部分是背景语2021年过去,2022年重启。高三学生即将迎来高考,开启新的人生。意在引导回顾过往、观照现实、畅想未来,激发写作欲望。
第三部分是要求语,明确写作的具体要求。要注意两点,一是“你”当指本届高三考,生二是文体只能是记叙文或议论文。
二、评分标准关于内容
根据上述题解,写作当紧扣“每一场告别,都是一次重启”展开。
记叙文写考生本人告别与重启的人生经历,写出感悟和改变,视为契合题意。只写离别或只写重启经历,视为偏离题意。
议论文写对告别与重启的思考,既可从大处着眼,写时代与世界的变迁、进化,写国家、民族之间的对抗与和解,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写家乡的发展变化或个人的蜕变新生。注意,要结合命题背景,紧贴现实来谈,不宜抛开现实或个人实际泛泛而论。
关于文体
题目要求明确,或记叙文或议论文。意即选定一种文体后,文章内容、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应有鲜明典型的文体特征。若特征不典型,只能视为基本符合文体,若很混乱,视为不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