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很久以前……
相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扫欧亚大陆时,为提高军队实力,曾将体弱多病的战马抛弃。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当他凯旋而归时,那群奄奄一息的战马并没有丧生,反而恢复了往日的神采奕奕。经过调查,万万没想到,竟是小小沙棘果的神奇作用。于是责令战士们服用沙棘果,服后身强更加体健,精神更加抖擞,作战更加英勇。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下令蒙古御医用沙棘研制了很多的蒙药,具有强筋健骨,增强体质的功效,也使成吉思汗成为世界三大征服者中最长寿的国君。
沙棘原植物
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
沙棘,被称作心脑血管疾病的“克星”。一颗沙棘果,有428种天然活性物质,其中200种能直接进入人体细胞,其维生素C含量是猕猴桃的5~8倍,西红柿的80倍,葡萄的200倍,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 [1] 。被国际医药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保健品和医药品之一。
那么沙棘是如何清扫血管的呢?主要依靠其含有的沙棘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异鼠李素、脂肪酸类、叶酸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强血管弹性、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能。沙棘黄酮是国际公认的心脑血管保护神,超级抗氧化剂,最强的天然抗衰老物质。沙棘亦含多种其它活性物质,可增强免疫功能,具有抗胃溃疡、调血糖、抗疲劳、抗癌、增加活力等作用。
其实天然沙棘药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藏医巨著《四部医典》就有关于沙棘详尽的医药用途记载“制膏以籽为主,祛核,取汁蒸发成膏”。藏文名达尔布、达尔物、达布、大尔卜等 [2] 。医学巨著《晶珠本草》、《月王药诊》和《本草纲目》也对沙棘做了详细记载 [3] 。现行药典,记载沙棘味酸、涩,温。归脾、胃、肺、心经。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食积腹痛,咳嗽痰多,胸痹心痛,瘀血经闭,跌打瘀肿 [4] 。
真假沙棘果
目前,有些地方经常把一种叫做牛奶子的果实误当做沙棘果使用,营养成分直线下降。沙棘和牛奶子同属胡颓子科,果实形状相似,树杆上部有刺,都为灌木或小乔木,那我们到底如何鉴别真假沙棘呢?
展开全文
沙棘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 Hippophae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系蒙古族、藏族习用药材 [5] 。呈类球形或扁球形,有的数个粘连,单个直径5~8mm大小。表面橙黄或棕红色,果肉油润,质柔软。种子斜卵形,表面褐色,有光泽,中间有一纵沟;种皮较硬,种仁乳白色,有油性。
沙棘以果实完整良好,无破损,新鲜洁净、无异味,粒大、肉厚、油润者为佳。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或冻硬时采收,果实发育成熟度不够或不是自然冻结后采收的果实,会影响药品质量。
沙棘鉴别
沙棘药茶
沙棘作为药食同源的品种,在日本被称为“长寿果”、俄罗斯称为“第二人参”、美国称为“生命能源”、印度称为“神果”、中国称为“圣果”、“维C之王”等等。为了更好地应用和发挥沙棘的功效,下面介绍几款以沙棘配方的药茶,以供参考。
沙棘山楂消积茶
组成沙棘10g、山楂5g。
功效沙棘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两药配伍,可增强消食健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不化,泻痢日久者。
制法上药用水500ml,闷盖浸泡10~20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1日内饮完。
注意事项反酸腹胀者慎用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孕妇禁用。
沙棘二花解郁茶
组成沙棘10g、西红花0.5g、玫瑰花3g。
功效活血化瘀,解郁安神。适用于脾胃虚弱,忧郁痞闷,瘀血经闭者。
制法上药用水500ml,闷盖浸泡10~20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1日内饮完。
注意事项反酸腹胀者慎用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孕妇禁用。
沙棘丁香养胃茶
组成沙棘10g、丁香1g、茯苓10g、炒麦芽10g、陈皮3g、佛手5g、山楂3g、大枣3枚。
功效健脾消食,温中降逆。适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腹胀食少纳差者。
制法上药用水500ml,闷盖浸泡10~20分钟,即可饮用,可续杯至味淡。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1日内饮完。
注意事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孕妇禁用。
沙棘茶
组成沙棘10g、茶叶5g、白糖20g。
功效生津止渴,利咽化痰。适用于咽喉干燥、疼痛等症。
制法上药用水500ml,闷盖浸泡10~20分钟,即可饮用。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1日内饮完。
注意事项反酸腹胀者慎用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孕妇禁用。
沙棘果茶
药食禁忌
沙棘虽好,但也不宜过量食用,一般煎服3~10g,鲜品适当加量即可。建议饭后食用,可以解油腻,消化积食。,沙棘还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故孕妇禁用。,脾胃虚弱、反酸腹胀者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应慎用 [6] 。
参考文献
[1]李娜,王佳乐,刘建国等.沙棘营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现状[J].中国果菜,2020,(05):20-25+31.
[2]仁真旺甲,文检,苏永文等.藏药沙棘的文献考证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6):4-8.
[3]张高娃.沙棘药用的历史记载与研发现状[J].健康之路,2017,(01):254.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1124-1123.
[5]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191-192.
[6]张冰.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49.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调剂专业委员会
撰稿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郭丹丹
修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张鹏
审稿北京城市学院李京生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 bjzyyx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