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仍然相当严峻,26日新增107例确诊病例,其中本土病例100例。在疫情最严重的葵涌邨,新增58例确诊病例,累计已有4人确诊。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26日称,小区有多少传播链难以估计,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力强,擦身而过都有机会感染,一旦小区出现超级传播者,确诊病例或会呈几何级上升。
针对第五波疫情,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26立法会表示,特区政府一直根据疫情最新发展,果断调整社交距离措施,积极推进与内地恢复通关工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切断变异毒株的小区传播链,达到连续14天没有本地确诊病例,持续提升疫苗接种率,创造所有有利条件,开启通关大门。她强调,在平衡相关因素后,不排除采取任何可提升香港疫苗接种率的可行措施。特首林郑月娥25日称,香港疫情严峻源于两种变异毒株及三个疫情源头夹击,政府必须采取果断、严厉的措施截断传播链,必要时将向中央政府求援。
林郑月娥在25日的行政会议上
有媒体注意到,香港社会出现“抗疫疲劳症”,近日有人主张放弃“清零”,走“与疫共存”之路。对此,多名医学专家及立法会议员认为,在疫苗接种率不如预期理想,尤其是老人接种率偏低的情况下,“与病毒共存”策略在香港行不通,有四大隐患,包括未接种的老人及长期病患或将付出生命代价、医疗系统瘫痪殃及其他非新冠肺炎患者等,“甚至会引发社会动荡,经济民生停摆”。
有港媒评论称,香港抗疫坚持以“清零”为目标,是积极抗疫、对民众高度负责的体现。一些西方国家美其名曰“与疫共存”,实质是投降主义、“躺平主义”,结果付出惨重的生命、经济及社会代价。虽然坚持“清零”不容易,对经济活动肯定有影响,但与“与疫共存”相比,付出的代价却是最小的。文章说,这也是与内地恢复通关的基本标准。西方舆论一再攻击香港“清零”政策,旨在挑拨香港与内地的关系,“外资以香港为基地,无非是看重香港是通向内地的桥梁……若香港迟迟未能与内地通关,享受不到内地快速发展的红利,香港对外资还会有吸引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