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古老传说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内科不治喘,外科不治癣”。哮喘,这个令全球医生都望而生畏的疾病,究竟是什么?又该如何在寒冷的冬季,与它斗智斗勇呢?
哮喘,在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被解读为两个紧密相关的病名——哮与喘。简单来说,“哮”是指呼吸之间伴随的哮鸣之音,而“喘”则是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难以平躺。在现代医学的语境下,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在呼吸困难的时刻,都属于“哮证”与“喘证”的范畴。
深入了解哮喘,我们会发现它分为虚实两类。实证多见于身强体壮的青壮年,又可细分为寒与热。寒性哮喘,痰色白、清稀,呈现粘沫状,胸闷气窒,口不渴或喜欢热饮;热性哮喘则痰黄稠厚,不易咯出,面赤、口渴喜饮。虚证则多与肺虚或肾虚有关,主要出现在体质虚弱的老年人身上。肺虚表现为呼吸少气、言语无力;肾虚则表现为呼多吸少、动辄易喘,伴随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状。
对于喘证的治疗,实喘主要发生在肺部,治疗时需祛邪利气。根据寒、热、痰和气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温宣、清肃、化痰和降气等方法。虚喘则多与肺肾有关,治疗需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的病机,可以采取补肺、纳气、益气、养阴等方法。若虚实夹杂,则需分清主次,标本兼治。
日常调养方面,实喘患者可以选择以杏仁、萝卜、陈皮等理气化痰药物为主的药膳。而虚喘患者则应该食用以黄芪、党参、茯苓、山药等补益肺肾药物为主的药膳。对于过敏性哮喘患者来说,更应避开过敏原,如少吃虾蟹等海产品。对毛纤维过敏的朋友,也要谨慎使用毛围巾等毛纤维制品。
哮喘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只要我们了解其特性,遵循医嘱,注重日常调养,就能在寒冷的冬季有效控制和缓解哮喘症状。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哮喘的知识,不妨继续深入阅读,更多关于这个疾病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