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蓬佩奥多次挥舞制裁大棒,试图对中俄施加压力,其核心焦点主要集中在伊朗问题及地缘政治的博弈上,其表现方式可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
第一,聚焦伊朗制裁的施压。在2025年2月的一个强硬声明中,蓬佩奥宣布美国将启动联合国第2231号决议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他要求安理会恢复对伊朗的全部制裁,并威胁称,如果中俄继续向伊朗提供武器支持,美国将动用“军火库中的所有工具”进行阻止,甚至切断相关资金流动。此前,因为中俄在安理会投票反对美国延长对伊朗武器禁运的决议草案,蓬佩奥更是直接警告两国“不要干涉美国制裁伊朗”,否则将面临“绝对”的制裁。
第二,对盟友及国际立场的指责。蓬佩奥不仅多次批评欧洲国家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与中俄一致,认为这种一致“对世界很危险”,而且还试图通过舆论施压来分化国际共识,这种强硬姿态充分暴露了他的对抗意图。
第三,长期对抗策略的延续。从2020年开始,蓬佩奥就不断以“防止中俄成为军火商”为由,威胁动用制裁手段限制两国与伊朗的军事合作。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是遏制中俄影响力的一种策略。在蓬佩奥的主导下,特朗普时期形成的对中俄“极限施压”策略得以延续,这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国际纷争。
蓬佩奥的威胁言论无疑揭示了美国单边主义的外交风格。面对蓬佩奥的威胁,中俄两国在安理会以及国际事务中的紧密协作,成功形成了有效的制衡。这种紧密合作不仅彰显了两国的团结与决心,也使得蓬佩奥的制裁威胁在实际效力上受到了多方质疑。毕竟,强大的中俄两国并非可以轻松被恐吓和分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