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老鼠隐患!肉贩感染汉他病毒出血热病例介绍
近日,疾病管制署公布了今年首例汉他病毒出血热确诊病例,引起广泛关注。这起病例涉及北部一名53岁的市场猪肉贩卖业者,据推测可能是接触或吸入老鼠排泄物而遭感染。这一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啮齿类动物传播的汉他病毒就在我们身边,必须加以警惕。
汉他病毒出血热,是由感染汉他病毒引发的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一旦人们吸入或接触到被鼠粪尿污染的、带有病毒的物体或被带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咬伤,就可能感染此病毒。其潜伏期从数天到两个月不等,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倦怠、腹痛、下背痛、恶心、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等。
这名猪肉贩卖业者的遭遇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在短短几天内,因出现发烧、恶心呕吐、咽喉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多次就医,最终经医院检验确诊为汉他病毒出血热。幸运的是,经过适当的治疗,患者已痊愈出院。目前,与其同住的人均无出现相关症状,但其经常一起工作的妻子已接受检测。
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自2001年以来,台湾已报告15例汉他病毒出血热确诊病例。这些病例以男性为主,占到了93.3%,年龄层主要集中在20岁至29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和夜市的工作人员和居民是感染汉他病毒的高危人群。
疾病管制署提醒广大民众,预防感染汉他病毒的关键在于落实“防鼠三不”政策:不让鼠来、不让鼠住、不让鼠吃。为此,餐厅、饭店、小吃摊、市场、食品工厂等业者应加强环境清洁工作,驱除建筑物中的鼠类,并采取措施防止老鼠入侵。
民众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留意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径,妥善处理厨余和动物饲料,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角落。如遇到鼠粪、尿,务必在清理时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用稀释漂白水或酒精进行喷洒消毒,待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行清理,以确保安全。
在这个时刻,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防鼠措施,预防汉他病毒的传播。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注:由网友『人中黄 -』本站,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研判。如觉得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