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爱枣金亮红的果木烤鸭,"老北京果木烤鸭"历史悠久。在中国,烧鸭的最早记载见于元朝天历年间的御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明朝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鸭菜的风味,厨师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鸭子外酥里嫩,肥而不腻,即被宫廷取名为“金陵烤鸭”。
公元十五世纪初,明代迁都于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并被进一步发展,形成“老北京烤鸭”。随着朝代的更替,烤鸭亦成为明、清宫廷的美味。明代时,烤鸭还是宫中元宵节必备的佳肴,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以及慈禧太后都特别爱吃烤鸭,从此,便正式命为“北京烤鸭”。
清同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864年,一位名叫杨全仁在前门做生意的商人,因看准时机,顶下了一家叫德聚全的干果铺子。请来风水先生,看过之后把干果铺子的店名字德聚全反过来,取名为全聚德,开起了烤鸭店。当时京城里流行的,是便宜坊派的焖炉烤鸭。
杨全仁为了做好烤鸭,各处寻访名师,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位在宫廷里专司挂炉烧烤的孙师傅,重金礼聘他来全聚德。利用挂炉烤鸭的技术烧烤,全聚德也逐渐发展成京城内知名的烤鸭饭店,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革,现如今烤鸭的方式多样化——焖炉、转炉等,但吃惯了老味道的人们更加倾向于传统烤鸭的技法。
流油的烤鸭一上桌,那味道和口感是一点不能含糊严格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用果木及其专用挂炉烤鸭,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精致的刀工现场展示,全鸭108刀柳叶片,被誉为“中华第一吃”。
果木烤鸭在入烤炉之前要经过充气、掏膛、洗膛、支撑、挂钩、烫皮、打糖、控水、入库冷冻排酸、晾皮、再打糖等十多个步骤。进烤炉后还有烤刀口、燎裆、转体等技术动作,每个步骤都不允许有闪失。标准炉温是230度到250度之间;而标准燃料一定要选择“三刀六瓣或者两刀四瓣”,40-50厘米的桃木,桃木具有烟少火硬,耐燃烧,有果味清香等特点。
摊开一张特制面皮饼,把晶莹剔透的鸭皮、黄瓜、大葱条放一起,蘸一点特制烤鸭酱,将面皮饼一卷而食,在口齿间轻嚼下,鸭油瞬间溢出、口口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