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漂泊的日子,风雨夜归或是午夜梦回。
有那么一家店,灯光昏黄,静静地在暗夜里兀自亮着。
也许是一碗朴素的热汤面,也许是腾腾冒着热气的小火锅,也许是红柳枝的烤肉串,都能让你在那些深沉的夜晚,突然涌起归家般的心安...
第一次跟人说起西塔
“你好,我家住在西塔。”
“什么?你是朝鲜人?”
“额,不,我是汉族的。”
住在西塔,常常会被误会是个外国人,因为整条街上都能听到韩语交流。其实这些人80%都是中国的朝鲜族。
记忆中的西塔街,它的异域风情不是特色的美食,更不是亮眼的招牌。它的民风完全来自这里的居民。
那时,走在大街上的朝鲜女工,穿着灰色开领西装,扎一条红色或者绿色的丝巾,蹬着一双中跟的皮鞋,在朝鲜6中门前走过,一起去综合市场、去延边小区、去煤营。
那时它的夜晚是安静的,甚至没有灯光!站在西塔街的一头望向安图街,掠过青砖砾瓦只能看见庄严的塔刹。
后来的后来,这些全都被留在模糊的记忆里。
现在的西塔,更自由,更温暖。
很多沈阳人正是因为爱上了西塔,才选择搬到了这里。
爱上这里霓虹的热闹,爱上这里清倦的空气,爱上老沈阳未曾消亡的一隅。
从珲春路西起安图北街,东至延边街,这700米长辗转的岁月,终于将西塔点亮!
这里有了美食文化,有了远近闻名的“告诉妈妈”,有了进口自贸区,也有了沈阳人对夜新的记忆。
被生活掏空了的人们穿过或横或竖的小巷子,向西塔聚拢。他们相信西塔的传奇,只需要一顿宵夜,生活就没什么过不去的坎。
正宗的西塔人会用铜壶铜碗盛满米酒,与温暖的人从深夜聊到黎明。
这里交通拥堵,车位难寻,所以夜晚不要拐到西塔的小街里去找风情,朝百后身的那条风情街,只属于人声鼎沸的清晨。
趁着夜色,不如投入周围林立的餐馆,西塔能又温柔又正式的满足你对美食的渴望。
到西塔吃夜宵,才算消夜。
到西塔过夜晚,才是自由。
百无聊赖的夜晚,很容易误打误撞地走进一家有异国标志的店,坐下来点上一份八爪鱼,一份烤三文鱼头,一份铁板玉米,一份海螺,一瓶雪花金纯,一个夜晚就这么打发了。
无论是总店还是二部,青瓦餐厅总是那么有人气,刺身不分冬夏,想起来吃就对了!
热爱砂锅的人,总忘不了煤炭灶上咕噜冒泡的深黑色砂锅,忘不了老远就能那个嗅到的香味。店里坐满了,老板就在巷口支起桌子。过堂风吹过,你原谅了发挥并不稳定的这碗砂锅。
正宗朝鲜餐馆,门口的女孩很漂亮,进去发现表演的姑娘更漂亮。对于西塔的吃货们来说,管你好不好吃,颜值就是第一。
新式烤肉在西塔属于遍地开花。现在在这条街上,平阳香肉馆还算传统。辣牛汤上桌,自己酌以配料。一个人对着一碗汤,甚至能吃出火锅的错觉。
西塔的宵夜地图里,章鱼不会缺席。夜深了,人们陷在小章鱼一楼布置的轻松幽静里,馋猫在心里蠢蠢欲动。
在章鱼料理中,活八爪鱼火锅已经是1.0时代的味觉记忆了。走进这家呆萌的小章鱼店,点一份火花小章鱼,一份海鲜葱饼,一份韩式包肉,一份蒸鸡蛋糕。因为好吃,也因为爱吃辣,一桌很快被损友们瓜分吃完。隔壁桌一个中年面孔的男人,端起冷面一仰而尽前说了一句唉,不就辞职么,多大事!
撒了孜然的烧烤,夜晚想起来就百爪挠心。被烧烤点燃的欲望就像扎根在基因里。尤其是白玉串城的味道,香得让人走不动。半自动的设备,摆在你面前,亲手为女神烤串,帅不帅都无所谓了,男友力一定爆棚!
在西塔,走几步就是烧烤店。这白玉串城确实远近闻名。羊肉串1号、 五花肉金针菇卷、烤熟筋。就看着几瓶冰啤倒在杯子里,泡沫翻滚得像遥远海边的浪花。一口下去,被掏空的身体立刻回血。
拐到被韩百夹着的那条街上,各类美食成了胖与美的敌人。不过这都不重要!店名不过是吸引眼球的手段,要想在宵夜圣地生存下来,好吃才是重点。
夏夜,很容易在孜然的重口味里忘了归途,脊骨汤会提醒你来份醇厚温暖一下吧!点份脊骨锅,一个大份够四个人吃。汤滚了才能入口,味道美的让节食的人后悔。
一盘菜刚上来,筷子带着节奏乱七八糟的戳进嘴里,暗示着这里受欢迎的程度。
露天生意很火的那几年,西塔却没有地盘之夺。
各家都有各家的优势,兢兢业业的做着特有的美食,这也是沈阳人独爱西塔夜宵的原因。
烤肉、烤串、火锅、炸鸡、朋友就酒,挡不住的就是这条街上越夜越高涨的热情。
白天早晚高峰里,西塔川流不息的是赶去太原街的人们。只有夜晚,它才会流露出真实又惬意的市井一面。
深夜在西塔,转了一天的都市陀螺们,可算是能在找张饭桌坐下来,休整喘气。西塔,就连小摊都飘着一股老式的文艺。
西塔为我们呈上凌晨的食物,它的作用远不止于填饱肚子。它的夜是温柔,才抚慰了我们这么多的回忆。
当你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在午夜街头,也许那家熟悉的店名就能瞬间将你安抚。
当你走进去,坐下来,在常吃的那碗石锅拌饭上戳破煎蛋,这世间就只剩下善意和温存。
动图